本文共2567字,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前言
孝庄文皇后是中国清朝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她出生在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家族,嫁给了皇太极成为庄妃。她在清朝的政治事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尽管她并未真正垂帘听政,但在顺治帝登基后,她辅佐幼帝,又协助康熙帝擒拿鳌拜、巩固皇权、平定三藩之乱和察哈尔布尔尼叛乱等。她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安定社会、恢复生产以及统一国家的建议,对清朝政权的巩固、统一和强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正是这样一位横跨四位君主,扶植两代帝王的孝庄文皇后,在她临终时却留下了一句康熙皇帝直到离世都没能想出解决办法的遗言。然而,38年后,雍正帝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难题。那这句遗言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为啥这么难解决呢?
孝庄文皇后遗言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这一天,传来了一个令清廷内宫震惊的消息,昭圣太皇太后孝庄病危。康熙帝立即赶到祖母身旁,通宵达旦地陪伴在她身边,亲自照料喂她喝汤药。
康熙帝就是孝庄太后从小带到大的,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因此,在得知孝庄太后病倒后,康熙帝特意前往天坛,请求折损自己的寿命,来让祖母延年益寿。
康熙帝的种种行为都能看出孝庄太后在他心中的地位有多重要。然而,即使是“天子”,也无法改变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那时的孝庄太后已经年过花甲,在当时已经算是高龄了。不管康熙帝多么真诚地祈祷,孝庄太后的健康状况还是逐渐恶化。
在孝庄太后临终前的日子里,孝庄太后反复嘱咐康熙把国家和江山放在首位。一些人猜测,这可能是因为之前的顺治帝太重情,导致孝庄太后对此有了心结。因此,她在教育康熙帝时一直希望他把大清江山置于首要位置。
当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太后安静地结束了她的一生,享年75岁。她临终前对康熙帝说:“太宗的陵墓已经封土多年,不能因为我而轻易动土。况且我心里眷念着你们父子,不愿意葬到盛京去,就在你父亲的陵墓附近选个地方安葬我吧。”
孝庄太后在临终前回顾了一下自己的这一生,她对这个自己亲手抚养长大的康熙表示了十足的肯定。她的临终遗言几乎都围绕着大清江山社稷,唯独对自己的墓地留下了一句嘱托。
康熙帝的进退维谷
也许孝庄太后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句临终遗言将成为困扰她最疼爱的孙子一生的难题。古人有云:“生同衾死同穴”,尤其对于皇室宗亲来说更是如此。清朝的太后去世后通常会被葬入先皇陵寝,与其合葬。
然而,孝庄太后的遗愿却有所不同,她希望自己的遗体安葬在与顺治帝陵墓附近的地方。这让康熙帝进退维谷,一方面是遵循祖宗的规矩,另一方面是尊重祖母的遗愿,无论选择哪个,都无法做到两全其美。
因此,康熙帝经过深思熟虑,只能采取一个折中的方案。他给自己的祖母取了一个令人非常尊崇的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为孝庄文皇后。
根据孝庄太后的遗愿,她的遗体并没有被运送到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暂时安置在京东清东陵附近。这只是一个权宜之计,一位国家的太皇太后又怎么可能永远暂居于此?这只是康熙皇帝在想满足祖母愿望的同时,未找到适当时机的权宜之策。
可是连康熙帝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困扰了他整整38年,直到他的儿子雍正帝登基之后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孝庄太后去世后,康熙帝多次尝试遵循祖母的遗愿,在其他地方修建陵寝,但都遭到了清朝王氏宗亲的反对。
康熙帝既不愿背弃祖母的遗愿,又无力与所有宗亲抗衡,只能将孝庄太后的灵柩暂时安放在“暂安奉殿”中。然而,他们没有想到,这个困扰了他们很久的问题直到康熙帝去世也没有得到解决。
雍正帝的两全之策
在雍正三年,雍正帝下令在暂安奉殿原址建造陵园,并将孝庄文皇后的遗体安葬于地宫。然而,这一决定引起了许多王室宗亲和其他大臣的反对。好在雍正帝早在下旨之初便有了自己的主意。由于孝庄文皇后的陵墓位于盛京太宗皇太极昭陵的西面,雍正帝决定将这个陵墓称为“昭西陵”。
从地理位置上看,昭西陵与昭陵遥相呼应。因此,将孝庄文皇后安葬在地宫,既实现了她临终前的遗言,也满足了与皇太极合葬一穴的传统规矩,可谓两全其美。
尽管当时还有一些皇室宗亲反对,但距离孝庄文皇后去世都已经38年了。古人都讲究“入土为安”,再加上雍正帝上位后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帝王的权力更加强大,因此,许多宗室长老也没再深究了。
最终,这个长期困扰康熙帝的难题得以解决,孝庄文皇后的临终遗愿也得以实现。
关于遗言的种种猜测
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按孝庄文皇后临终时的遗言所说,她觉得如果与皇太极合葬,就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土木工程,可能会打扰皇太极在天之灵。出于对皇太极的尊重,她也就不愿意合葬。
第二种说法:有传言称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之间有过一段情谊,因为在皇太极在世时孝庄文皇后并未得到太多宠爱。再加上在皇太极去世后,她能够帮助儿子登上皇位也多亏了多尔衮的支持。因此,她并不愿意与其他男人合葬,即使对方是她名义上的丈夫。然而,这一观点缺乏充分的史料证明。
第三种说法则与当时兴起的火葬风俗有关。据说要想和皇太极合葬就必须采用火葬,然后再将骨灰入葬昭陵。然而,孝庄文皇后并不愿意采用这种方式,因此才留下了临终遗言。
除了上述观点外,史学界还有其他对孝庄文皇后临终遗言的揣测,但都缺乏更多的佐证。对于这一历史谜团,至今仍无定论。
昭西陵的独特设计
在清王朝两个多世纪的历史中,共建造了七座皇后陵,其中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在建筑规制上最为独特。
首先,昭西陵的大殿采用了重檐庑殿顶的设计。在清代陵寝中,无论是帝后陵还是妃园寝,它们的大殿都采用歇山顶,区别仅在于单檐或重檐的设计。而昭西陵大殿则采用了庑殿顶,这种屋顶形式在古代建筑中被视为最尊贵、最高级的形式,从中也体现了墓主人的地位之高贵。
此外,清代所有陵寝的周围仅一道围墙,而昭西陵则独具特色地设有内外两道围墙,成为当时清代陵寝中的一个独特例外。
通过这些独特的建筑设计,昭西陵彰显了其与众不同的地位和价值,成为清王朝七座皇后陵中的独特存在。
结语
孝庄文皇后这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她辅佐了三位帝王,并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更为重要的是,她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教养,亲自培养了日后清朝兴盛之主康熙皇帝,这种政治和家庭双重角色使得她既是一位备受尊崇的贤德宫妃,又是一位在政治舞台上展现出卓越才能的女性领袖。
希望以后在提到孝庄文皇后时,最先想到的不再是大玉儿与多尔衮之间的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