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中国文化倡导统一思想,“沉默是金”、“枪打出头鸟”、“言多必失”……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大家渐渐的不再会去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许多人也欠缺了表达的欲望:
反正说了也没用,为什么要说?死循环:不需要我表达,我就不说;因为我不说,也就更加不会去表达。
使得大部分的人变得沉默寡言、能不说话就不说话,尤其是一些工作性质偏技术的同学,做事能力很强,但是一到表达就自觉恐惧了,能力与表达水平不匹配,往往很容易被能力一般,但是表达能力特别强的人所领导。因为不善于表达,许多人会有被埋没,而且也会在工作场景下产生被忽略的感受,然后就只能自我安慰:我其实很牛,只不过是懒得说或写而已。一个不善于当众表达和沟通的人,即使能力再强,也会容易有天花板。表达能力不得不提升,一定要提升!
那应该怎么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
首先:敢于表达、善于表达。世界上没有什么神奇的药能够突然让你表达能力一晚上就提高到登峰造极,这需要的是你不断地去尝试、练习、思考和改进。关键是做起来,不要认为自己不会。
在这里,分享几个从本质上提升当众表达能力的方法。
第一个是训练思考能力并持之以恒的思考。
表达的前提是要有需要表达的内容。当开会时,领导突然让你站起来来说一下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很多人不知道从何说起,如何表达。
任何时候能够系统、流畅的表达,背后来自持续的思考,对于表达的部分内容有很多的深思熟虑,形成了自己的思维体系及框架,而用时只需调用部分内容进行归纳与整理,临时发挥则能惊艳全场。
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这句话说出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很难。很多人没有在日常生活中思考的习惯,期望与临时能够产生出火花来,这基本上不靠谱。
在思考时,可以学习一些方法,譬如结构化金字塔什么的,但这个也仅仅是一种当你有思考的原料时帮你梳理的方法,没有原料思考也不会发生,所以不要认为学会结构化思考的方法你就真的会思考了!
思考是为你的表达储备原材料。
第二个是要积累表达的语料。
当你外语够不熟练,但又需要跟老外去交流时,你会发现许多时候你明确的知道想说什么,想要表达的意思已经深思熟虑很多遍了。但由于对另一种语言不够熟练,你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句子合理的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就会抓耳挠腮。
不仅仅说外语的时候会这样,用自己的母语表达的时候也有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没有大量的摄入要表达领域的语料,你就不知道如何表达、或者表达的内容十分刻板,令人生厌。譬如你读大学的时候跟同学交流的语言,一定丰富多彩生动形象,你也用的得心应手。但这些语言却不能用在职场上,职场上沟通的语言有自己的规范。还有假如你去菜市场、基层工作的人们中间,他们的表达方式也很生动,许多时候甚至令人叫绝,但可能却不适合其他的领域。
要积累你表达的语料,需要弄清楚你的职业和岗位要求,如果是政府官员你就要多去读相关的文件、政策或者党报、领导的讲话稿;如果是工程师,则需要了解你这个领域的术语名词甚或你们的机构里的工程语言。
这方面的练习,一个是阅读,大量的阅读,保证每天能达到你领域内严肃内容3000字以上(我见过有人日读10000字以上,坚持了10年);另一个是观察、记录、学习,看高手是如何写的说的。这里面你会发现许多你根本不知道、不了解的词汇和语言;再一个就是自己尝试去说和写。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选择专业系统的培训。
走出去学习,系统的学习,是提升表达能力最快的途径。把别人总结有效的经验和价值学习过来,一下子就变成了自己的高起点,单纯靠自己摸索花费的时间太长,且也很容易走弯路,与其这样,不如跟专业的人学习,节约时间成本。走出去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提升某项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思维的打开,能真正让一个人改变,一定是他的思维改变了。
辛辛苦苦几十年,不如别人上台发个言!
演讲和表达是我们销售自己的工具,用心练好,才能在用的时候“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