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习了《资本论》课程,我受益匪浅。同时,引发了我对当前一些社会现象的思考。马克思在150年多年前的《资本论》中已经揭露了事实真相:那就是这些看似公平、自愿的交易,本质上都是被金钱遮蔽的剥削与无奈。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力作为商品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所以囚犯、奴隶是不可能成为劳动力商品的;二是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必须一无所有,不得不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也就是说当劳动力作为商品被买卖的时候其实就暗含了强者对弱者的剥削。
两手空空的打工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签署了看似公平的劳动条款,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
雇佣者拥有生产资料,被雇佣者必须出卖自身劳动力,否则便无法养家糊口。
并且不是劳动者想何时劳动就何时劳动,必须得通过雇佣者的招聘才能获得出卖劳动力的机会。劳动内容是由雇佣者决定的,劳动成果亦不归劳动者自身所有。虽然雇佣者会为劳动者发放工资,但这并不是劳动者创造的所有价值。
一、其中揭示了剥削的本质。
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来看“996”工作制现象。“996”工作制最早被微软、谷歌等互联网企业巨头提出,互联网工作作为一种高技术型工作,其与流水线作业的劳动密集型工作不同,每多雇佣一个人企业就要付出较大的人力、管理、沟通成本,这些都是资本家最不想看到的。100个人“996”工作制下的效率比200个人“965”工作制下的效率要高出许多,同时成本又低,这也就是为何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互联网企业提倡“996”工作制的原因。但众做周知,“996”工作制下劳动者由于缺乏基本的休息时间,看似报酬高昂实则资本家依然榨取了很高的剩余价值,且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伤害。马克思有句名言:“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一切罪行”。这些都是资本的逐利性使然。
二、学习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过程中的宝贵精神 。 在150多年后的今天,《资本论》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研究一项经典理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探究理论背后的故事,学习和发扬理论发现过程中作者的宝贵品质和精神。马克思历尽千辛万苦才完成了《资本论》的创作,从马克思身上我认为有两点精神品质值得我们新时代青年人学习与借鉴: 一是永远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好奇心是打开世界之门的钥匙,是通向未知世界的桥梁。世界上一切发现、发明和创造,都源自强烈的好奇心。对世间万物、人生百态充满好奇,我们才能发现这个世界的奥秘。拥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我们才会感受到世界的缤纷和魅力,我们的生活才能绚丽多姿。 400多 年前,有位先生在实验室用一个铁桶煮水。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水开了的时候,铁桶里的水位会上升;当水凉了的时候,铁桶里的水位会下降。带着对这种热胀冷缩现象强烈的好奇,他潜心钻研,由此发明了体温计。这位先生的名字叫伽利略。300多年前,有一个人坐在苹果树下,被掉落的苹果砸到了脑袋。这个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人被从树上落下的苹果砸中,但都熟视无睹,只有他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好奇,经过深入研究,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人就是牛顿。200多年前,有一个林场的伐木工人,他每天去伐木,将砍到的树清理掉树枝后,把树干滚下山坡。他感到很好奇:为什么圆柱形的树干能够快速的滚动?受此启发,他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辆自行车,他的名字叫德莱斯……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好奇心是人类探索世界的源动力。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发现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发现剩余价值规律,最根本的便是其对世界的无限好奇。 二是磨砺笔耕不辍、坚定执着的追求真理的精神。《资本论》是马克思耗时最长的一部著作,整整花费了其20多年的时间。且在这期间,马克思面临着经济窘迫、政治驱逐、妻子病重、三个孩子夭折、自身病痛缠身等一系列精神和肉体上的考验。即便如此,为了能够获得俄国第一手数据资料,马克思在52岁时自学了俄语。为了创作《资本论》,马克思在恩格斯的资助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世俗压力,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他查阅了1500多本书籍,撰写了100多本读书笔记,最终完成了《资本论》这部伟大的著作。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仰望星空的鸿鹄之志,更需要脚踏实地的不懈追求。特别是在面临各方压力、巨大困难与挑战的时候,要学习马克思的勇敢与执着,坚韧不拔、永不言弃,以坚定的信念、执着的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用辛勤的汗水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书写人生的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