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鬼谷子的爱好者,各位师兄弟,很高兴与大家一同学习鬼谷子,探讨鬼谷子的指导与应用原理。对于鬼谷子来讲,他是2000多年前的智慧,虽然已经是上古时代的东西,但是到现在我们发现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鬼谷子智慧的实践应用。并在历史上某些时期大力的推动鬼谷子智慧的社会价值!直到今天很多商业中,很多政界上都在对鬼谷子智慧来进行有着深刻的印证,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鬼谷子,虽然他们没有学习过鬼谷子,但是他们潜移默化的应用着鬼谷子。今天是一个商业繁荣的时代,那么和古代的战争来讲,也同样是一个社会属性。古代社会的杀伐征战,而今商业社会的你争我夺,他们的性质其实完全一样。何况在今天的社会里,商业的分化纷繁复杂,每一个行业都有众多的小国度,他们之间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如此说来,那么合众连横的策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所以对于我们今天来讲的学习鬼谷子仍然具有很强的意义。
然而鬼谷子是上古时代的著作,而且一度被神化,那么它的可信度可想而知!那么从近几年的学习和探讨中来看,在生活中的比较与验证方面来看!鬼谷子是比较实用的著作,在生活中发挥作用重大的应用价值!当然,鬼谷先师也是从上古的学习中总结实践而来,并不是没有历史的根基,并不是空穴来风的!
那么我们学习研究鬼谷子来讲了相关的著作到底有哪些,其实我们可以简单的发现几点:
1,《易经》是中国古老的卜筮之书,是远古时期中华先祖与神灵沟通的工具。虽是筮占之书,但其内在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逻辑体系却是构成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骨架。由于孔子的重视并著“十翼”,《易经》由卜筮之术上升到哲学高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究天人际,探索宇宙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大道理,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作为人类行为的规范。这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称作“天人之学”,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一切学术思想的根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色。
《捭阖》篇说:“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根据这段话,实际上本篇是把“捭阖”当作“阴阳”来看待的,是“阴阳”在纵横学领域的特定表述。 阴阳,作为宇宙万物分别具有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早在西周时期就获得了广泛解释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普遍意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以“阴阳”为中心的学说成为一个哲学派别,逐渐活跃起来。这一学派中,有的学者致力于用阴阳范畴研究自然天道,如邹衍的阴阳学说;还有的则致力于用阴阳研究社会人事,《鬼谷子》即为代表。捭阖即秉承《易》之阴阳理论,为阴阳法则在纵横理论中的具体应用。阴阳之间相互转化,这种属性影响了策士的世界观,他们在国际局势下纵横捭阖,一切随形势变化而变化,或合纵或连横,选择有利于自己利益的论调。所以捭阖是纵横家的立论基础,为其立身处世、游说诸侯、干主求禄之总原则。尹桐阳解释说:“捭同辟,开也;阖,闭也。《易·系辞》:‘辟户谓之乾,阖户谓之坤。’”正得其旨。
2,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所著的《孙子兵法》。《始计篇》第一、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
所以反应术就是打探得到对方实情的方法。其主旨为:无论在计谋时,或者游说前,都必须首先要对对方情况了解清楚,然后以自己的情况推测对方的实情,做到“知己知彼”。陶弘景题注曰:“听言之道,或有不合,必反以难之,彼因难而更思,必有以应也。”反,谓反观对方;覆,谓审察自己。反,反过来站在对方立场看问题;覆,站在对方立场看问题后,再审察自己现在的做法。如果要探悉对方实情(即知彼),制定对应的策略,必须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反复论难,经过多次验证,才能成功。
纵横策士在国际舞台上活动,必先对当时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地理、人口等各方面的情况,以及各诸侯国国君、朝中大臣的智慧和能力等有所了解。这些情报信息是游说或设谋献策的基础。所以《鬼谷子》在第一篇安排《捭阖》,将立论基础阐明之后,就用本篇来专门论述得到对方情报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3,老子思想(前600年—前470年之后)姓李名耳,字伯阳,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当然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于鬼谷子的影响还是比较强烈的!那么从无为上来讲,难道是毫无作为吗?这里显然不是。
无为的真正含义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正如鬼谷子说的可捭可阖是一样的道!
“自然无为”是老子“道”论中一个重要观念。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应该顺任它自身的情状去发展,不必用外力去强制它。“自然”就是任其自由发展,“无为”也就是顺其自然不加人为的意思。《鬼谷子》里亦多次说到“无为”。《捭阖》云:“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这里的“无为”是指顺从游说对象的性格特点而施以不同的游说手段。“无为”在这里有顺从游说对象的特点的意思。与老子“无为”思想相比较,可知《鬼谷子》袭用了老子的“无为”思想,把它引进纵横理论领域,用来说明游说的原则。
老子的辩证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关于事物是在对立关系中存在并因此重视反面的作用,与事物发展到某种程度就向相反方向转化的思想,对《鬼谷子》纵横理论的产生启发甚大。《老子》第二章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又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都是说,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对立面,事物是因着它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因此观察事物不仅要观察它的正面,也应该注意事物的反面。 《鬼谷子》受到老子重视反面作用思想的启发,将老子的这一思想运用到游说与谋略的理论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反应”之术。《反应》篇说:“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又说:“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这里的“反”,意思是说,反过来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思考观察事理,了解对方。因为事物都是相对待而产生的,如果能从事物的反面,或者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游说、谋划,往往能收到“其应必出”的意外效果。这就是“反应”之术。只要善于运用这一规律,在“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时,就会“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一样准确无误。 老子还认为,事物发展到某种极限的时候,就向相反方向转化,改变原来的状况,变成了它的反面。《老子》第三十六章云:“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这是老子对于事态发展的一个分析,亦即是老子物极必反、势强必弱观念的一种说明。老子的这一思想,本与谋略无涉。《鬼谷子》将这种观念引入纵横学说,提出“环”的人生理想和“钓”的游说之术。 “环”是《鬼谷子》十分重要的思想。《捭阖》篇说:“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又说:“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论指导下,或合纵或连横,一切均随形势变化而变化,没有说合纵就是对的,或者连横就是错的。这时合纵,因为当前的局势需要,那时连横,也是形势所需。连横不久也可改合纵,都是适应形势所需。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分分合合,彼此之间既结盟又打仗,都是当时各国的现实选择,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与不适合。所以,“环”的理论也与春秋战国以来的社会现实相呼应。 《反应》篇曰:“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取反与”,就是对“钓”术的说明。何为“钓”术?在钓鱼时,为了得到鱼,必须先投饵,以引其上钩。在游说时,为了了解对方,必须施以“钓语”,“以无形求有声”,这样才能“得其实也”。对老子思想中“道”、“虚”、“因应变化于无为”等“道”论思想的引进和利用,是《鬼谷子》将纵横学说理论化的重要途径。
上面所说的几种学派的思想在鬼谷子当中的应用,建立和汇集纵横家思想体系的部分内容!然而鬼后子更加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而成为纵横家入世的葵花宝典!当然我们也有信心去修行鬼谷子,在社会当中发挥出一个立志纵横家的人生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