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祖宗最好的祭拜,是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与祖宗关系的实质是传承,是生物意义上的基因传承,是世俗意义上的血脉传承,也是文化意义上的代际传承,更是生命意义上的永续传承。
“懂得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韩寒的《后会无期》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引发无数感概。今天看到一段话,分享给大家,既可作为对这句经典台词的回应,也可作为本文的结语:“对于缺乏践行能力的人来说,无论什么样的道理最终都是没用的,一切道理的价值,都要靠自身的行动去实现”。
1、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这是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时代,也是问题百出、百废待兴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眼花缭乱、眼冒金星之际,选择也会成为负担。在《三种关系模式,你属于哪一种?》(往期文章中可查看)中我们谈到过选择模式有个陷阱,要不陷入选择焦虑,要不干脆放弃选择。
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一个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的问题,对现今的年轻人更是如此。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面对这个既丰富多彩又复杂多变的社会,既心怀憧憬,又满眼迷茫。少数幸运儿较早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选好自己的路,坚定前行。部分人从象牙塔走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朦胧中似乎抓住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与现实一接触,理想被现实冲击得七零八落,所谓“理想丰满,现实骨干”。更多的人则是浑浑噩噩,懵懂前行。
没有目标,往哪个方向走都可能是错的。好在年轻就是本钱,摔倒了,爬起来就可重新来过。两手空空反而成为优势,没什么可失去的也就没有负担。明白也好,不明白也好,懵懂也好;顺也罢,逆也罢,哪里摔倒哪里爬起;谁都年轻过,谁都是这样走过来的。然而这只是那一段青葱岁月,人终究要长大,要成长。越早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通常会越早过上想要的生活;越早达成一个目标,越早有机会尝试下一个目标;越追求多样性的目标,生命通常越丰富多彩。
2、你愿意为想要的生活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得不到你想要的生活,通常是你没准备好为这样的生活付出应有的代价、做出应有的改变。想减肥不愿管住自己的嘴,不愿迈开自己的腿;想戒烟,不愿承受烟瘾上来时的痛苦。这种所谓的想要,并不是真正的想要。所谓“听其言,不如观其行”,你的行为说明你已经做出选择,选择了一条最容易的维持现状的路,最容易的通常不是最好的。
巴菲特的老搭档查理.芒格说得好“想要得到一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这句看起来像鸡汤的话,其实道出了巴菲特价值投资的要义:一只股票价格的高低,技术面啊、消息面啊、政策面啊,主力资金啊(说白了就是做庄)什么的,是中国股民最喜欢的,但这些短期的因素都是没法把握的。最重要、最核心、最靠得住的,就是这只股票的内在价值配得上这个价格。
查理.芒格这句话,真正讲的还不是股票投资,而是人生道理。得不到你想要的生活,按照查理.芒格的说法,可能是你配不上你想要的生活,这里至少可以有两重解读。中国人常讲“德不配位”,我们借此引申出第一重解读“才不配位”,也就是说你不具备你想要的生活所必须具备的才气。很多年轻人向往的“文艺青年”的北漂生活,如果不具备这类生活所要求的才华——例如作家的写作才能、歌手的歌唱天赋、演员的表演才华等,而贸然加入,往往混得很惨。不少女孩子喜欢文艺青年,喜欢的是其身上的艺术气质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一旦找个文艺青年做男朋友或者做老公,往往会觉得突然从天堂坠入地狱。问题不在文艺青年身上,而在那些满心幻想的涉事不深的女孩子身上,她们分不清艺术与生活、远方与现实,不明白喜欢文艺青年与伺候文艺青年是两码事,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她们不明白这样的生活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另一重解读就是,你付出的努力配不上你想要的生活。有句流行的网络语也许更好地表达了这层意思“大部分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3、理解我们身处的世界
当今世界有两个最大的经济体,西方世界的代表美国和东方世界的代表中国,政体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但大家实行的都是市场经济。也就是说,市场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你必须理解市场的本质。谈到市场经济,就绕不开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很多人都知道,但知道他还写了《道德情操论》的人就少很多。《国富论》提出了那个著名的概念“看不见的手”,市场中的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私利工作,但是经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组织,反而会增进整个社会的福祉。
有人说,这两本书一个讲私利,一个讲道德,是不是有点矛盾啊。还真有点《天龙八部》中扫地僧的意思,练那么厉害的武功(杀人),得学点佛经(慈悲)对冲一下。其实亚当.斯密的出发点仍然是市场中每一人的利益最大化,《国富论》讲的是陌生人之间协作的原则,《道德情操论》讲的是熟人之间打交道的原则。《道德情操论》中很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人天生不但希望被爱,而且希望自己是个值得爱的人”。
其实这和查理.芒格的那句话殊途同归,向内求,而非向外求。希望自己值得爱,不就是希望自己配得上被别人爱。希望被爱,就应该配得上这个爱。“人天生不但希望被爱,而且希望自己是个值得爱的人”,“想要得到一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这两句话连在一起看,正是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也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密码。
4、逆人性的成长
我们先来看看物的本性,这里的物泛指宇宙中的一切事物。熵是一个物理学概念,可以简单理解为结构无序度或混乱度。熵增定律是说一个封闭系统的演化过程中,无论其结构如何,一定是按照熵增的方向演化。熵增即结构性逐渐下降,无序性上升,信息逐渐消失,其终点是完全无序。这时,系统内部达到一种完全均匀的热动平衡的状态,不会再发生任何变化,除非外界对系统提供新的能量。对宇宙来说,是不存在“外界”的,因此宇宙一旦到达热动平衡状态,就完全死亡。这种情景称为“热寂”。也就是说物的本性是趋向无序,趋向死寂。
我们再来看看人的本性。中学生都学过的“惯性定理”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也就是说没有外力的话,物体会保持原来的状态,人性也如此,前文提到的减肥和戒烟均就是例子。喜欢确定性,讨厌不确定性;为了短期小利益,不顾长期大利益;喜欢美好的东西,讨厌付出代价。这些都是人性。
生命的成长是逆物性、逆人性的。物性趋于无序,生命制造有序。人有惰性(惯性),成长要求改变。人性喜欢得到(要),成长需要付出(给)。人性喜欢舒适,成长需要走出舒适区。如果能够克服人性的弱点而持续成长的人是少数,那么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就不会是多数;如果人们想要得到的总是比其愿意付出的更多,那么配得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就不会是多数。夜深人静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现在是哪类人,未来想做哪类人。
5、决定命运的是习惯
你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为想要的生活付出应有的代价,你认清了自己身处的世界,你也愿意接受逆人性的成长,但你仍然可能过不上你想要的生活。我们常说,认知决定行为,什么样的行为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错!这里缺失了一个关键的环节——习惯。不能持续的行为并不能改变什么,持续的行为自然会转化为习惯。真正决定命运的,既不是认知,也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习惯(持续的行动)。
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另一个话题,我们将在天天向上系列之“习惯——最大的朋友还是最大的敌人”中专题讨论。让我们在重温一下开头的那句话:“对于缺乏践行能力的人来说,无论什么样的道理最终都是没用的,一切道理的价值,都要靠自身的行动去实现”。——是为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