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 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开篇便能感受到书中讲述的心理学现象在生活中是多么普遍。本文会逐渐记录下一些本人所感兴趣的一些心理学现象以及背后的解释。
预测我们的感觉
“哭泣可能会持续整个晚上,但是快乐会随早晨而到来。” -- 诗篇30:5
人们通常会忽视自己心理免疫系统的速度和力量,包括其合理化策略,忽视、原谅、和限制情绪创伤。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忽略的心理免疫系统令我们比自己预期更容易适应残疾、恋爱关系的中止、考试不及格、失去职位和个人与团体的失败。令人惊讶的的是,吉尔伯特与其同事报告,重大的消极时间(可以激活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可能比轻微的愤怒(不能激活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所引发的痛苦持续的时间反而更短。换句话说,我们是有恢复力的。
虚假普遍性和虚假独特性
人们常常表现出这样一种奇怪的倾向:过分高估或低估他人会像我们一样思考和行事。在观点方面,我们过高地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这样现象被称为虚假普遍性效应。好像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就是一种常识。虚假普遍性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我们的归纳性结论只是来自一个有限的样本,而这个样本显然还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此外,我们多半和那些我们态度和行为相近的人交往,并透过这些熟悉的人来评判世界。
在能力方面,当我们干的不错或获得成功时,虚假独特性效应则更容易发生。我们把自己的才智和品德看成是超乎寻常的,以满足自己的自我形象。这样,那些喝得醉醺醺也不系安全带的司机会高估(虚假普遍性)其他开车的醉鬼的数量,而低估(虚假独特性)系安全带的普遍性。从我们更多的把优点而非缺点归因于自己的倾向出发,似乎可以顺理成章的得出这样的结论。某种行为越不常见,我们就越容易高估他的频率。(如果20%的人是自私的,则人们会把相对于自己的其他人中自私者的数目估计得远远高于20%)。这样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的失误是相对普遍的,而我们的优点却是非同寻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