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缘关系无非就是我们常说的“家人”“亲戚”之类有着共同或者近似的血脉,也可以说有着更多相似基因的群体之间较血缘之外更亲密的关系。
人是社交性群体动物,一个人力量总会显得薄弱。于是,想要寻求更多保护,获取更多利益的人制定了一部分规约,并将作为长久的习惯确定下来,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
无论是家人,还是亲戚,甚至有着千丝万缕血缘关系的远亲,都是通过血缘关系这条纽带将大家聚拢在一起,以避免个体力量的单薄。而将血缘关系作为准绳并延续至今的习惯,这也是众多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但是,既然是由人制定的,它势必存在其局限性,可能是时代局限性,也可能是人际交往局限性。当然,它也势必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利益,无法周全所有。
血缘关系的存在其实一定程度反映了人与人交往的封闭性和排他性。在农耕时期,人们需要集体劳作,相互帮助。这种类似的抱团文化,其实在生活中很常见,小到以血缘关系连接的亲戚家族,大到以地域,肤色区分的民族,种族等等。
但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却从根本上动摇了血缘关系这条准绳。人与人的交往明显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开放和自由,这也必然冲击着原来以血缘关系链接的圈子。同为血缘关系圈子内部,有人开始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而选择了离开家乡,有人却依赖血缘关系亲情的温度而选择了留在家乡,一段时间之后,虽然包含血缘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无论见识阅历,还是言行举止,差异越来越大。当差异存在,越来越多的矛盾便产生。尤其当每个人只站在自己立场试图说服对方时,交流俨然成为区分派别,寻找共鸣的争吵。
血缘关系的亲情在当今时代越发变的脆弱,人们无论是寻找伴侣还是朋友,更加重视观念的共鸣。在当今人们出行越发便利,离开旧有居住地越发方便的情况下,对于许多人来说,绝大部分亲人可能一辈子交往的时间也不济自己的朋友,同事,更何况相互之间生活习惯,见识阅历的巨大差异。换句话说,绝大部分亲人相互之间可能根本不了解彼此,即使他们呈现出给予建议时的真诚,也很可能只是徒有关心之名,却对自己生活改观,人生改善帮助不大,更何况许多是以关心之名,实则是传统生活习惯的强制约束。
想明白这一点有个好处,那就是,自己的路还得走,无论各路亲人如何不理解,如何恐吓威胁,那都是他们的事,与你无关。但你需要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避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有些亲人因为你的言行差异而觉得不舒服,甚至产生怨恨,你可能因此会心生愧疚,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人和人的观念差异跟血缘关系没有必然联系,却与见识关系紧密。
一个人只要想往前走,他一定会或多或少感觉到生活的阻力。
你不是超人。通过自己一时之力改变周围所有人的观念非常不现实。有时候,你得一个人走,而且,在这条可能孤独的路上,尽可能找些与自己观念相近的人做战友,共同成长。
如果,暂时找不到,先不要着急。你并不孤独,只是还暂时没有找到同伴。
另一方面,其实许多亲人因为很可能并不了解你,也并不了解身处环境的变化和走向,所以,给予你的建议很可能只是出于他的感觉习惯。
你并不需要因为你的言行与他们格格不入而沮丧害怕,也并不需要因为你的言行差异让他们感觉不舒服而自我感到内疚和生气。你要知道,人与人的亲密交往应该是相互尊重,是相互之间的成长和进步,而不是谩骂,讽刺与粗暴的说教,甚至威胁。不是爱的情感,谈何亲情?想来,有多少人知道爱是需要智慧,而不完全是感觉?爱需要理性思考,需要彼此共同成长进步。恐怕大部分人是不会爱的。
在这个时代下,一个人走的越远,需要挑战的问题也会越多,工作面临的问题,人际交往的问题,观念差异的交锋,等等。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不要焦虑,急躁。另外,不要害怕出错,失败,也不要因此走向另一个极端,给别人贴上标签,将自己从此孤立。
许多亲人的言行固然有他们的局限,但你要知道,他们很可能已经尽力而为,那就是他们的“天花板”了。
总结来说,血缘关系像一个标签,有此类标签者可以圈在一个圈子里。但是,这种以单一标准界定人际关系已经有些靠不住了。所以,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无非都应该源于爱,像斯科特的《少有人走的路》说的那样,爱的目的便是心智成熟。
很多问题,掺杂太多感觉,不去理性思考问题本身,往往会变得“剪不断,理还乱”。从这个层面来讲,与讲道理的亲人讨论问题本身才是最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