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前几天遇到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有人写了一首诗《数寒星》,并且说这首五绝能鉴别出一个人是不是真得懂诗:
檐下数寒星 ,不知蚊热情, 怕惊云上月 ,心颂到天明 。
出问题的人还补充道:赏析前人的古诗词只代表一个人诗论读得多,并不代表真的懂诗。能解读前人没有解读过的诗词才是真的懂诗词。
前言
老街觉得题主用上面一首小诗来鉴别是否真的懂诗,确实有些道理。因为我看过不少在网络上分析诗词的人,有一部分人虽然说的头头是道,但是没有见过他们写的诗,甚至有的人对于最简单的诗体也分不清楚。
如果这首五绝的玄机看不出来,可以说真的不懂旧体诗。不过,如果说不懂旧体诗的诗体就是不懂“诗”,未免就夸大其词了。毕竟新诗和旧诗是两个世界,而且旧体诗中的古体诗也是不讲究格律的。
一、这首五绝鉴别的是什么?
题主举例的这首诗是一首格律诗,也叫做近体诗,这首属于格律诗四种基本诗体的仄起平收。先不说诗的内容和质量,但从格律上来解释一下。
1、诗体 仄起平收
檐下数寒星 不知蚊热情 怕惊云上月 心颂到天明。
这首诗的标准格律是: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因为第一个字一般平仄不拘,所以这首五绝的准格式是:
中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其中第二句是:仄平平仄平,不知蚊热情。这是标准的格律诗救孤平的句式,第三个字的“平(蚊子)”救第一个字的“仄(不)”。可以看出这位作者是专门学过诗词格律的,否则救孤平是很难误打误撞写对的。
2、押韵 平水韵【九青】
第一句押韵的星是平水韵【九青】、第二句和第四句押韵的情、明属于【八庚】,这也符合格律诗的要求,首句可以用邻韵,其他的韵脚必须一韵到底。
3、黏连
绝句的黏连,就是第二句的第二个字和第三句的第三个字平仄一致。
不知蚊热情。 怕惊云上月。知和惊,平仄一致叫做黏连,平仄不一致就是失黏。
知和惊都是平声,符合黏连的规则。所以这首诗是标准的五言近体绝句,又叫做律绝句,也可以称之为五绝。因此题主说的鉴别,其实就是鉴别作者或者读者懂不懂最简单的格律知识。
二、诗的格律
旧体诗的格律诞生于南北朝齐梁时期,当时的永明体诗人开始研究四声和平仄,于是诞生了早期的格律诗,到了唐朝,据说唐高宗时期武则天主政,把格律诗纳入了科举中。
格律对于科举时代的读书人来说,就如同今天的小学生学习加减乘除和拼音一样,是启蒙的教育内容之一。但是辛亥革命以后,科举被废除,作诗也不是必学科目了,今天的高考无论新诗旧诗统统都排除在外,当然背诗和赏析还是保留了。。
不过,对于今天学习旧体诗的人来说,基本的格律规则必须要懂,不懂格律就是没有入门。
基本的格律诗有四种句式,依照对仗、黏连的规则,组成四种组合,四句的就是绝句,八句的就是五律或七律,多于八句的就是排律。关于格律的具体知识可以看我的文章《律诗四式让您半小时学会格律 老街味道》,本文结束后的第一个链接文章就是。
三、诗韵
今天孩子们学国学时都要背几句《声律启蒙》或《笠翁对韵》,其实这两本书都是按照诗韵《平水韵》来编写的,而且都是两两相对的对联。这两本书有助于启蒙时掌握平水韵各韵部里的常用字,例如《声律启蒙》卷一是一东,一 东的名称来自《平水韵》: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每两句都是对仗的,韵脚都是平水韵一东里面的字,例如:风、空、虫、弓、东、宫、红、翁。
学习《声律启蒙》或《笠翁对韵》都是创作格律诗的基本功训练,可惜的是现在的国学班未必能够讲明白这个道理,大多数这类补习班也没有教授孩子们作诗。
全套2册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国学经典书籍注音版正版包邮 小学生阅读书声韵启蒙笠温对韵 声侓启蒙立翁对韵 幼儿早教渔翁对韵课外书
¥9.9
购买
四、五七言律诗是入门基础
学习旧体诗,至少要学会做一首五言律诗或者七言律诗才算基本入门,上面的五言近体绝句与五律的区别是,近体律绝句相对简单只有四句,五律或者七律有八句,律绝句要求押韵、平仄和黏连,但是五七律除了这三项以外,还加了一项,就是中间二联必须对仗,这就又加了一层难度。
例如七律《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除了押韵、黏连、平仄符合格律外,中间的二联是对仗的:
上联:庄生晓梦迷蝴蝶,下联:望帝春心托杜鹃
上联:沧海月明珠有泪,下联:蓝田日暖玉生烟。
结束语
从旧体诗的范畴来说:懂格律也未必真得懂诗,所以说题主的鉴别方法是最基本的要求。格律仅仅是最基础的公式而已,不能说小学生懂了加减乘除就可以作微积分了。
但是连加减乘除都不懂就真得是小学也没毕业了。
檐下数寒星 ,不知蚊热情 ,怕惊云上月, 心颂到天明。
简单分析一下句子,第一句和第三句还好,第二句和第四句就有点水,遣词造句都有问题。不过学诗多是从顺口溜一点点过渡来的,老街也是如此。敢于创作、敢于展示才是进步的基础,写完的诗不拿出来交流切磋,很难发现问题。
不过现在网络发达,各种书刊也很容易购买,自己多读多悟多练习,也能有很大的收获,有时候比在网络上相互吹捧或者口水战更有意义。毕竟遇到一个良师益友不容易。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