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昨天的话题讲。(不清楚的请翻看上一篇)
表面上看是随意的聊天啊,写写功课啊,回答几个问题等。
其实内里,有着相对严谨的初步需求调研逻辑。
1、我需要知道客户是谁?
1)家庭成员结构如何(家有几口人,关系如何);未来是否会有变化(添小宝贝,老人过来同住等)
2)家庭处于什么样的阶层(推测该阶层的喜好及审美,有大致的消费预期)
3)最重要的是,家里谁说了算。(装修最需要避免的是家庭成员之间意见不统一,还没人能拍板)
2、客户的生活方式?
空对空的谈事情是很难的,所以我让他们从对现在居住空间的感受开始谈起。
旧的居住空间,哪里好,哪里不好;有什么痛点;为什么要换新房;...
很多看似闲聊的话语,都有深层的含义。
需要设计师有足够的经验去解读,从支离破碎的言语中,拼凑出客户的喜好,性格。以及判断表述背后,到底是什么驱使客户去改变自己的居住行为。
我很喜欢一个段子,
说李嘉诚问过一个问题:人们到加油站,最想做什么?
回答各种各样,“加油、买东西、上厕所、休息、问路、吃饭...“
但李嘉诚却说,人们到加油站,最想尽快离开。
这就是对需求本质的洞察,想想如果来设计这个加油站,对需求对洞察不同,出来对方案肯定大不同。
OK,先讲到这里,自己回看了一下,似乎讲的有点严肃。
明天讲个”老中医“的故事,调剂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