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2021年5月16日,3组99号,崇德“日究竟”【第531天】
今日,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个小故事:一个妈妈抱着哭泣的女儿坐在公园的长椅上。 妈妈默默的抱着孩子,任凭孩子哭泣,并没有阻止孩子哭。等孩子稍微好些,慢慢抽噎的时候,妈妈开口说:“妈妈猜你是因为刚才还想吃草莓,但是他没有给你,你就伤心了,是吗?”
孩子没有吭声,只是点点头。
“那你现在感觉好一些了吗?”
“没有!”哇的一声,孩子又哭了。
妈妈说:“我知道你很难过。没关系,你哭吧。妈妈陪着你,你感觉好了告诉我。”
后来,孩子哭了好一阵子,不哭了。当孩子情绪稳定后,妈妈从女儿那得知:孩子吃了一个老人带给自家宝宝的草莓,还想吃,但是遭到了另外一个宝宝的拒绝,所以哭了。
最后,妈妈和孩子商量,等她平静下来,一起去买草莓……
从这个故事,我们看到整个过程中,这个妈妈都只是静静的陪伴着,无声的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
她没有安抚性的话语,也没有提供任何的“帮助”。比如像很多妈妈一样提供及时的“解决方案”用买草莓的方式去安慰女儿,又或者和很多爸爸一样见缝插机的教导:“要坚强,不要为了这点小事哭泣”。
而这位妈妈所做的,只是让孩子靠在自己身边哭泣,提供一个让孩子安全发泄自己情绪的温暖怀抱。
她所有注意都只放在孩子身上,那一刻,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情绪是她当下唯一做的事。她用等待、平静包容的心等待孩子情绪过后,把真相说明,然后才一起找解决方法。这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才是高品质的爱。
而生活中,为什么有些家庭亲子关系不好,孩子不愿意和家长说话,往往是家长不能够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情绪,并且评判和指责孩子,讲一些大道理。但是孩子的情绪出不来,再多的道理也进不去!所以, 理解和接纳,永远在解决方法或教导孩子之前。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