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老妈在和我冷战。其实也不是因为什么大不了的事。只是,身边的同龄人陆续结婚生子,本来这事对我也没什么影响,可是对我妈的影响有点大。有一天晚上,老妈给我打电话。她问我在干嘛,我说正好手头有工作在忙,打算跟她聊几句就接着做事。她一听不乐意了,“你一天到晚到底都在忙些什么!怎么和你说会话的时间都没有。”我赶紧说,“您要说什么说就是了,我听着呢。”“差不多该找个人谈恋爱结婚了。”我当时正忙着看资料,一时没反应过来,问了句:“您说什么?”老妈耐着性子开始旁敲侧击问我身边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我一听这个话题,有点不耐烦的回答,“我不是说了,暂时不想考虑这方面的事。如果您没有其它什么事,我挂电话了。我这还有工作要做。”老妈立马不高兴了,“你整天就知道说自己忙,忙,忙。我跟你说这些还不是为你好。你一个人在外面,我和你爸爸不放心,可是隔那么远也照顾不了你。如果有个男朋友的话,平时也可以相互照应,我们就不用那么操心了······”我打断她的话,“我多大的人了,可以照顾好自己的。而且之前也和您说过,并没有结婚的打算。您当时不也没反对嘛。”老妈更不乐意了,“不结婚,你说得容易。你以为一个人过一辈子有那么简单吗?你现在忙着工作,觉得一个人无所谓,可以后生病了、老了怎么办?我可是过来人······”我说:“生病了有医院,老了有养老院,不用担心。”老妈生气的撂下一句话,“你就拧巴吧,以后吃苦头的可是你自己!”然后,“啪”一声,把电话挂了。
虽然知道被催婚是迟早的事,但到真正面对的时候,还是没办法从容应对。换位思考,我确实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只是有时候他们的观念多少有他们那个年代的烙印,或许他们所谓的生活箴言和人生经验并不适用于我们的人生。因为时代差异,社会发展,我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人生选项,或许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只是一个备选答案而已。
高中的时候,在一期《读者》上看过一篇倪萍写的文章。已记不清文章的标题,只是依稀记得倪萍在文中提到了姥姥常说的一句话,“天黑了就睡,天亮了就赶紧起。”她说姥姥这句话对她的一生影响很大,因为她明白了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该做的事,像天黑睡觉,天亮起床一样,做自己年龄段该做的事,人生才会更顺遂。确实,我们的人生好像是分阶段进行的,6岁开始读小学,紧接着是初中、高中、大学,毕业后工作,然后结婚生子等等。碰巧二十多岁在父母看来是适婚的年纪,所以他们催促二十好几的我们恋爱结婚也属情理之中。只是,“适婚”这个词其实非常宽泛,谁敢说41岁时候结婚的刘若英就不是适婚的年纪呢?而且中国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该在什么年龄结婚,有的仅是一个最低法定结婚年龄而已。
丹尼尔说过,“只有该结婚的感情,没有该结婚的年龄。”可是,我们身边有不少人,出于父母的压力,七大姑八大姨的议论和社会的偏见,草草结婚,完成这个年纪“该做的事”。这样草率的婚姻不仅仅是对感情的敷衍,更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人言可畏,不假。但是,你的人生由你负责,不是由别人。你的婚姻不论幸福与否,最后买单的只有你自己。如若婚姻波折,即使是父母也不可能替你面对不幸婚姻里的种种不堪。
早年,张曼玉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感情大半靠timing。”没错,是timing(时机),而不是time(时间)。幸福的婚姻是天和地利人和的契机。所以,真正适婚的年龄应该是在遇到一个和你心灵相通,情意相投,相处起来自然又舒服的人的时候,即使二十岁你也不会嫌早,四十岁你也不会觉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