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原文:
O Beauty, find thyself in love, not in the flattery of thy mirror.
冯唐版:
美
在爱中
不在镜中
郑振铎版:
啊,美呀,在爱中找你自己吧,不要到你镜子的谄谀中去找呀。
Flattery
名词:奉承,阿谀,恭维,讨好,巴结
我的翻译:
嗨,美女
邂逅爱情,找到自己
别相信镜子的忽悠
Beauty,有“美”的意思,也有“美人”的意思。很显然,冯郑二人都用了“美”。冯唐版读起来有一种“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感觉,因为有爱,所以能够忽视镜中的影像,看到真实的美好。郑振铎版的道理是好的,但是读着莫名有种喜感,让我想到了小时候丢手绢时候唱的歌(就“找呀找呀找朋友……”那个),感觉美是“无知的”,因为它更喜欢镜子的谄谀,所以才有了译者的劝警。
我觉得,beauty还是翻译成“美女”比较好,这种翻译是可行的,可参见“美女与野兽(beauty and the beast)”。O该翻译成什么?像冯唐一样不翻译,可。翻译成郑振铎版本的“啊”?也可。但是我查了下,O单独一个大写字母出现的时候,是同意,惊讶,恐怖,赞叹,愿望等等的一种情绪的表达,可译为“哦!”“啊!”“哟!”“哎!”“哎呀!”等;其中我取了“哎”,但是觉得如果和美人儿打招呼,用“哎”的话,太随便了;就改成了“嗨”,显得积极阳光。
关于第二句我自己的翻译,我其实一直在想,是“找到自己”再“邂逅爱情”,还是“邂逅爱情”之后才能“找到自己”------感觉这和“先有蛋还是先有鸡”一样难解,“find thyself in love(在爱中找到你自己)”泰戈尔的意思应该是先遇到爱,才会找到自己,所以我也这么翻译组合了。可是,人有的时候没准是先发现了真实的自我,才会与合适的爱情相遇的,就像那本《eat pray love》。
最后一句翻译的时候,我总觉得,如果用“阿谀”“谄谀”“巴结”这种语气的词汇,特别有种白雪公主的继母既视感。可能因为年华老去,而小鲜肉年年上架更新,导致了美人迟暮的自怜和紧张。毕竟男人这么不靠谱,不管多大年纪,喜欢小丫头的总还是一抓一大把;要不是怕了河东狮吼,不知道多少人蠢蠢欲动呢,连苏轼都写诗调侃:“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可能正因为这样,女人们毕生追求着“完美”人设。觉得颜值高就有人喜欢有人追,就会幸福?我觉得不是,在任何关系里(不管男女,男男,女女…..whatever),都存在一种角力,越是相互匹敌幸福指数就越高。同时,高情商的人通常都更幸福一些。
男人们“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时候,女人们健身的健身,减肥的减肥,整容的整容,反正人人都希望在最美的时候遇到他。“女为悦己者容”,真是不假。可是,为什么自己不能成为自己的悦己者呢?难不成没男人你这辈子还就不能开心地过了?呵呵。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的这句话,套在今天的主题上依然适用,那就是,你不需要镜子来证实自己的美丽,内心沉静清宁,自然会有懂的人来欣赏。退一步来说,就算是没等到那个人,那又怎样,你依然可以修炼强大的内心,呵护自己对美好的纯净感受,做好你自己,就足够光芒万丈。虽然美丽是一种终身修行,但是学会爱自己,才是美的第一课。
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