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 兵 同 志
( 之二 )
走进"大寨展览馆",芬芳而又略带苦涩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抵进式重温一代人耳熟能祥的故事,看到了什么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东西还在,而这些东西还在本身,就能说明某个特定问题,彰显某种特定氛围。虑及此层,那些展出的已知故事甚至某些细节,竟一下子有了寓言般的精警,我想捕捉它,却又落了个"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还是务实些吧,我提醒自己。
依次看过展出,我深感在残山恶水淫威面前,个人的力量,少数人的力量太过单薄。老天爷随便发点小脾气,人们便表现出毫无招架之力。要改变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求生存谋发展,唯有团结一心,凭组织起来的集体所具有的洪荒之力跟大自然去抗衡,争高下。这集体靠什么去结成,靠共产党,靠共产党的各级组织成员尤其是领头人。陈永贵就是这样的领头人。人是有精神的,但这精神只有在优秀带头人的旗下方可激发出来,凝聚起来,否则再多人也是散沙一盘,一盘散沙。而聚沙成塔,从来就是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領。陈永贵身上就突显了这种本领。在他的领导下,整合起了铁姑娘队等多支特别能吃苦耐劳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形成了集体主义意识,焕发出了高昂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之创业精神。这样的精神和力量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也才有了大寨在当时拿得出手的显赫战果。如今回头去看,大寨作为一个历史性存在,其本质意义从来鲜明,那就是一一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集体主义意识和运行机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东西也会过时?不,绝不。其定将永远与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权同框。过时的是那些人为附加上去的游离于本质之外的东西。农业学大寨效果不如人意,跟大寨的本质意义无关。
带着这样的感悟,我昂然步入"大寨纪念馆"。
此馆最核心也最感人的展出,是党政高层对大寨的极度关注,极力支持,急切希望,及时指导。一张张旧照,一则则文稿,一次次亲临,彰显着当时活跃政坛的众多"家"级重量人物对大寨,对大寨代表的农业农村农民的赤子般情怀。特别是毛泽东主席的百般牵挂,周恩来总理百忙中的带病数次亲临,殷殷之情令人百感交集,为之动容。艰辛岁月,上上下下条条块块甚至国外,那么多人不远千里万里相约而行或不约而同前往一村级所在,形成了一道地球级风景线,前所未有啊! 仰望壁展,环视人众,我切实感受到,作为情系"三农"的一员,我们从不孤独,也永不孤独。莫大的欣慰,深深的感触,我发觉自己已于不知不觉间泪洒当场了……
想我新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脱胎而来,一穷二白遍及各地各行业,亿万国民最基本的吃饭问题横埂在那儿难以突破,上上下下为之着急,素以人民情怀著称的党政高层自然倍感焦虑倍受压力。当此之际,有大寨显山露水,人们奔走相告,欣喜有加,领导们更是松了口气,内心那关注度可想而知。于是便有了相关文件,相关会议,相关报道,相关观摩,相关推广,直至迅速形成全国性运动。所谓关心则乱,在医可能致命,在政则可能累及民生伤及国运。如此局面和走向,谁都不想看到。这在相当程度上可视为新政权及其掌舵人还有那个集体实难减免的学费。少数以所谓真话博眼球的事后诸葛亮在那里高谈阔论。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在那儿恶意渲染,搬弄是非,制造对立,播撒阴谋论。这不足为奇,善良公允的人们,犯不着因此而乱了方寸。这样说,一点不妨碍人们从善意出发,在责任心的驱使下,对大寨,大塞现象进行深入审视,把握定位,找准问题,总结经验,助推"三农"工作再上层楼。
离开展馆,一行人神态凝重,默不作声上了车。他人想什么不得而知,我这时想的是,先后建此两馆,展览侧重主人,纪念侧重来宾,用在这里真还有量身定制之妙。合在一起要么宣宾守主要么怠慢来宾,更何况此来宾不是彼来宾。我又想,两馆早于AI风生水起,原汁原味比例超高,不至于让我等发错了感慨抒错了情,幸甚幸甚。
车子启动之际,我将思绪拉回眼前,开启车窗,望向虎头山,算是跟这曾经魂牵梦绕之地依依作别。
车过歇宿民居处,我忽然想起房主贾小妮先前的话一一近年来大寨的人越来越多了,今后介绍熟人来,最好先打电话,好留床位……
5,30,酒城生态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