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 兵 同 志
(之一)
作为农民的后代,虽凭高考出农门,做成了远离泥土味的城里人,但那附着于骨子里的“三农"情结,从未离去。多年来,大凡来自于农字号的老故事,新热点,都在我的关注范围。而谈农业,大寨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大寨故事之于我辈同代人,早已耳熟能详,去大寨实地看看,也就顺理成章成了挥不去的念想。退休赋闲加上病体较大程度康复,几位怀揣同一心愿的同事,一场小聚结成共识,之后便开启了一次说走就走的大寨行自驾游。
抵达目的地,时值数天之后的一个傍晚。机缘巧合,歇宿处民居主人系当年闻名遐尔的铁姑娘队年龄最小的队员 贾小妮。作为拥有过当年之勇的老队员,时过境迁,仍能从她手指挂满墙上的大幅旧照和奖状深情投入的讲解中感受其豪情长在之状态。也许是被我们听讲时的专注和赞扬声所感染,第二天一早,主人主动为我们成功约见了当年的大寨铁姑娘队队长,陈永贵接班人大寨党支部书记,后来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央委员,昔阳县委副书记,如今在任大寨党总支书记、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懂事长郭凤莲。一早便有了此等计划外收获,让我们一行人好生兴奋。
带着这份难得的兴奋,我们开始了一次不同寻常的游览。
登上斧头山,俯瞰被征服的狠窝掌那记忆中的层层梯田以及凭手握钢钎铁锤铁钻铁镐加意志掘就砌成的水库水渠,接受一次痛痛快快的精神洗礼一一这可是对大寨曾经辉煌故事了然于胸的一代人来到大寨后的日程首选。我等亦然。
据介绍上下斧头山主要有两条路供选择,一条不规则石块铺就,宽窄不一,坡缓而路稍长。一条用标准条石砌成,近而陡直,但安全。我们选择路较远但坡缓的石块路。可是,当我们一行来到虎头山下,开始登临时,顿觉眼前所见,跟想象中的那山那水那树等等相去甚远一一这里,己经正如标注所示,成为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森林公园了。高低搭配,品种丰富的树木携其繁茂枝叶,挡住了设想中的观景视线,仅留下碎片式的缝隙,田呀库呀渠呀什么的,无一例外被挡在了优雅之外。沿途有一大水池及附属建筑,应为森林浇灌及灭火专用,寻常不值一提。倒是有两处设施,引人关注。按登临顺序,其一为当时的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元帅题写的手书“虎头山"阴刻巨型碑石。其二为病中的周恩来总理陪外宾登临虎头山时的纪念碑、亭、文告及旧照。游人到此二处多有停留。赏字,观照,看说明,摄影留念等,多少尚能找补些历史况味。到得顶部,就见当年的大队党支部书记后来的国务院分管农业的副总理陈永贵之墓肃然雄踞。我对着墓碑,情不自禁行了有生以来最规范到位的躹躬之礼。沉默有间后,我们沿宽整的石梯大道拾级而下。
要说美观大气现代,这石梯大道和两旁的花木及宣传品等人文配置,还真就配得上。可我并不大在意,因为这里是大寨,是斧头山。公园,公园大道多了去了,不差这一处,而大寨,斧头山,则是共和国乃至全球之唯一。此时此地,我没心思去领略建在老故事之上的现代风情。我在想,就这么一个当年生存条件恶劣的地方,陈永贵,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执政党基层组织负责人,带领乡亲们不屈不饶战天斗地,凭集体的力量克服重重困难,将残山恶水治理得来生机勃发,至少成功解决了这片土地上有史以来从未满足过的吃饭问题。这在当时,是件十分了得之事,想不出名都难。陈支书出名了,直至出到国务院副总理的名位上。一个地道农民,也就识文断字那点水平,本人肯定做梦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会去领导全国的农业工作。干农业和领导农业相去甚远,正如刺杀和枪击好手未必能指挥战斗一样。技术层面的东西上升到策略谋划高度,需要多方面条件必须经过不少中间环节。略去这些条件和环节拔苗助长,既难为本人又难为大家。从陈永贵始终坚持的白头巾等标志性打扮看,他并未膨胀,他知道自己的斤两。对一名由信仰和纪律绑定的执念于党叫干啥就干啥的党员及基层党组织干部,总不能责怪其未能 趁早撂挑子不干,跟组织闹罢工脱岗溜号吧?他只能坚持那身打扮直至彻底谢幕,并回到属于他的永远的家乡大寨。只有在这里,他才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如今他以当年战斗者和领军者的姿态,雄踞斧头山,永久性亲吻这片生养他的土地,一边让自己的灵魂同乡亲们一起,细数当年,展望未来……对于这样一个人,我毫不掩饰排斥任何对他的不恭与轻浮!
这次乘兴而来之大寨游,若到此结束,基本上就可以说是扫兴而归了。然而好在读书人秉性使然,每到一个重要的地方,便会条件反射般了解一下是否存在馆藏之类的去处。所幸,还真有“大寨展览馆”和"大寨纪念馆",两馆并存!既如此,还不赶紧前去一一这一去,那感觉就大不一样了!
5,29,酒城生态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