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留学记事2
今天继续学习教育科学的研究基本方法。研究方法包括归纳法和演绎法。研究类型包括:描述性研究、相关性研究、因果性性研究。其中程教授聊到了很多心理学的实验,比如:景象判断、霍桑效应、偏爱注视。
这些实验很有意思。霍桑效应,科学家到霍桑工厂,试图通过改变温度、灯光、环境、午休时间等提高效率,历时9年才发现,人不仅受外在因素影响,更受主管自身的影响,从而诞生了管理行为理论。偏爱注视,类似给小婴儿妈妈的图片和陌生女人的图片,看多大的婴儿关注上有变化,最后发现6个月以上的婴儿对外界有了明显的辨识度等。是不是很有趣。
这些实验,都是通过长期的现象分析,得出了一定的结论,至今运用到管理学、幼儿教育等,打开了社会科学或者自然科学的某些黑箱。对于学习内容,我并不想复述太多,但是但这些有趣实验的背后,我有一些感受。
从这些实验中,你会发现研究的开始是好奇,是疑惑,是想象,是假设。这让我想起一组数据,2015年我们的学生参加PISA问卷: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约16.8%。这不得不令人堪忧。今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就特别强调科学素养的落实,其目的就是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科学素养。而我们作为教育人,更是要认识到难能可贵的好奇心,想象力对孩子一生,对人类未来的影响,从短视放到长视,回归到关注教育本身。
在这里上课,可真冷啊。在新加坡,室外是夏天,室内是初春。他们认为空调开到21摄氏度最省电,21摄氏度是人体大脑最活跃的感知温度。So,不论办公场所也好,购物商场也罢,甚至连地铁、公交都是冷气十足。我想,这21度背后有多少好奇心和实验验证呢。写于2023年8月18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