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是一个人最大的内在竞争力
好奇心是一种兴趣,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性格,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技术,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技巧。不断练习,反复练习,形成习惯,成为我们的第二天性。一一痴道散人
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
——易中天
保持好奇心,就保持了年轻的心理;保持好奇心,就保持了探索的种子;保持好奇心,就保持了孜孜不倦的动力。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蒋光宇《9个神奇数码》
《好奇心: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
在这本书中,伊恩·莱斯利指出认为好奇心是不需要回馈的这一种想法是错误的,这低估了好奇心的价值。莱斯利认为真正的好奇心就是会持续地探究,并由此引发洞察力和创新精神。
这本书从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和商业领域吸取大量的研究结果,告诉人们什么会助长好奇心,而什么会使好奇心饿死。好奇心需要通过不断的鼓励、奖赏和激励,要成为一种习惯,家庭、学校和工作中耐心培育。
这本书充满了激励人心的故事、案例研究和实用的建议。这是一本能帮你唤醒好奇心,改变人们对好奇心认识的书。
引论
好奇心金句
1、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谁就无异于行尸走肉,其眼睛是迷糊不清的。——爱因斯坦
2、对坏事的好奇心是一种可诅咒的毛病,是从一切不洁的接触中产生的。——缪塞
3、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弗朗西斯培根
4、好奇心是科学之母。——范曾
5、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苏霍姆林斯基
6、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陆登庭
7、知识之岛越大,好奇的海洋线越长。——palphsockman
8、由于人类好奇的心理,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个怪物的出现会在全世界引起怎样的骚动。——儒勒·凡尔纳
9、青年的朝气倘已消失,前进的好奇心已衰退以后,人生就没有意义。——穆勒
10、人生是要活的,必须活得兴致勃勃,充满好奇心,无论如何也决不要背对着生活。——安娜·罗斯福
11、认识到困难或难题的存在,可能就是认识上令人不满意的现状,它能够激励设想的产生。不具好奇心的人很少受到这种激励。——贝弗里奇
12、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塞缪尔约翰逊
13、孩子们到时候会产生的不安、疑惑和好奇心,我认为要做能解开那些疑问的东西才行,虽然我不知道做不做得到。但在那样的情况下,那些活在当时的孩子们,我们应该给他们什么样的电影,这次我必须抱着这想法去做。——宫崎骏
14、我在婴儿时期就表现出了不服输的个性,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个性非常倔强,常常想模仿大人们的一举一动。——海伦·凯勒
15、好奇心是科学工作者产生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爱因斯坦
16、如果你并不拥有十足的创造力,丰富的想像力,对万事万物也没有太多的好奇和疑问,那么,我劝你最好离广告这行远一点。——李奥贝纳
17、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爱因斯坦
18、为了改良自己和别人而离开国家的人是个哲学家,但被好奇心这个盲目的冲动所驱使,从一个国家走到另一个国家的人只不过是个流浪者。——哥尔德斯密斯
19、虚荣心和好奇心是我们灵魂的两条鞭子。后者驱赶我们把鼻子放在一切东西上面,前者禁止我们犯游移不决的毛病。——蒙田
20、这少女的年龄,正是一个人用愉快而得意的梦境来麻醉自己的年龄。她时时刻刻想着爱情,那种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要不是因为她愚昧无知,简直不能说是无邪的了。——罗曼·罗兰
21、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法朗士
22、好奇心是学习者的第一美德。——居里夫人
23、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莱辛
如今科技发展迅速,人们对于未知的探索越来越手到擒来,网络满足了一切需求,如果说有网络查不到的答案,那么人们就知道,根本就没有答案。一切都变的这么方便,真的是利大于弊吗?其实这对于好奇心是有一定影响的,而好奇心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本《好奇心》中,作者伊恩讨论了好奇心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必要联系,并告知我们,好奇心的必要性。
好奇心也有很多种不同的类型,书中从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和商业领域中吸收来的知识,总结出了很多结论。好奇心既然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才能保留住这份好奇心,并把它延伸下去,书中也都有详细的介绍。
有人说好奇心害死人,的确好奇心是有危险的,因为这是一种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哪怕面对某些未知事物时我们不去探索,我们的生活依然不会有变化,然而去满足这种好奇心时反而会有风险。可是仔细想想,我们的世界之所以这么发达,不就是好奇心使然吗。好奇心带来的也不仅仅是进步,还是一种精神上的充实,只有那些怀揣好奇心的人才会显得生机勃勃。
在被网络迷惑的社会中,这本书能够让读者清醒的认识自己,看清形势。凡事都有利弊,网络固然很重要,但是过度依赖就成了问题。这本书中有有关于好奇心的全部问题的解答,也让我认识到了人类的伟大。人类与动物有很多差别,好奇心是人类独有的,不仅仅是那些必不可少的发明,包括我们生活当中的小事,都充满着激起好奇心的细节,这些好奇心才是我们每天的精神粮食,让我们对于明天充满希望。
每个人都有一颗好奇心,也许只是你没有发现,书中举出的例子其实也都是来源于生活。这些探索未知的动力完全来源于人类独有的自信,就拿如今最火的电商举例,如果说你真的想好要从事电商行业了,那么你需要了解行业数据、消费数据、互联网发展数据,这些数据时刻都在变化,而要想不被这个行业所抛弃,你就要了解消费者的心思,从他们的行为变化入手,体会时代的变化趋势。其实你没有好奇心是想不到这么多的,在生活如此方便的同时,马云这类的人依然保持着好奇心,所以他们才会成功。既然每个人都拥有好奇心,只不过需要稍稍放大,每个人都可能改变世界,这也是这本书想要传达的能量。
世界是魔术师无中生有变出的一只兔子,我们每个人都仿佛兔毛尖儿上出生的小“跳蚤”,好奇地打量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跳蚤”贪恋兔子毛皮深处的温暖、舒适,逐渐从兔毛尖上滑进兔毛深处,从此闭目塞听。但依旧有为数不多的在吃力地、坚持不懈地牢牢抓住兔毛尖,想窥见白兔的全貌,甚至想发现魔术师的踪影。
——苏菲的世界
圆桌派有一期是经济学家陈志武教授作为嘉宾,席间谈到一个观点觉得很有趣,陈教授认为他可以保持青春活力的原因是他的欲望强烈,这里所说的欲望并不是指通常意义上对物质、金钱的追逐,而是指好奇心驱使下获得知识、成就的渴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好奇心是贪婪的另一种表达。
好奇可以让人类机体充满活力并不是一种错觉,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研究发现,保持大量写作和阅读习惯的研究对象比只有平均阅读量和写作量的对象,其智力衰退速度会减缓1/3,换句话说,常年累月对知识的好奇与追逐扩充了人们的脑神经容量,从而缓冲了因为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智力衰退,人们满足好奇欲望在个体的“待机时长”上得到了回报。而好奇心又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如何保持它?这些问题驱使下,翻开《好奇心: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这本书。
好奇心到底是什么
1. 灵长类动物有性、食物、居住地三个驱动力,人类不同于灵长类动物的地方就是人类有第四个驱动力:好奇心。动物在灌木丛里闻来闻去,可能是为了寻找食物,可能是为了看有没有异性伴侣,还有可能是想找到适合自己住的地方。但人类不同,人类做这件事儿完全有可能只是想知道灌木丛里有什么。
2. 好奇心分为消遣性好奇和认知性好奇。
消遣性好奇广泛,浅薄,认知性好奇持续性强,让人收获更多。
消遣性好奇心会让儿童目不转睛地盯着蝴蝶,会让成年人不停地刷微博和朋友圈的最新消息。
对一切新奇事物着迷,称为消遣性好奇。它表现为无止境的喜新厌旧。
消遣性好奇激励人们去发现新事物,让人视野更宽,但它的缺点是:让人在走马观花中浪费精力和时间。
认知性好奇会让儿童去百科全书上查找相关知识,会让成年人专心学习一门学科或一门语言。
更深入、更有序和更努力地探寻知识,称为认识性好奇。
对个人来说,认识性好奇是快乐的源泉,为心灵提供养分。对组织和国家而言,它激发创造力,引发创新,使好奇心产生真正的价值。
3. 好奇心并不是从出生开始就固定不变的,家长可以在孩子咿呀学语的时候给孩子更多的回应,鼓励孩子,激发他的好奇心。
【案例】
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副教授迈克尔?古德斯泰因做过相关的实验,他让婴儿和父母们在一起玩耍,让父母来教会婴儿认识图片,婴儿看到见过的图片会伸出手指。迈克尔发现,父母做出的鼓励性回应越多,婴儿就能学会辨识更多的图片。
好奇心的分类
人们几乎对一切新奇事物充满渴望,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好奇都可以转化为对事物的深度认知,作者把好奇心分为消遣性好奇心、认知性好奇心和同理性好奇心三类。
消遣性好奇心:消遣性好奇是所有喜爱之情中最“肤浅”的,它的对象更替频繁,使人们爱好刺激却很容易满足,并且总是表现得轻率、不安分和焦虑。
认知性好奇心:认知性好奇是指从简单追求新鲜感到尝试着去理解和认知的深入过程,消遣性与认知性好奇的关系就好像是,首先你需要有个在火星上放置照相机的强烈愿望(消遣性好奇),其次你需要有一种持之以恒解决这件事的欲望(认知性好奇)。
同理性好奇心:同理性好奇是指站在沟通对象的立场上感同身受,从对方的视角看待和思考问题,是对象为人的“认知性好奇心"。
而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则是,人们对知识的涉猎是以消遣性好奇作为起点的,可以让视野更宽广,从而去发现新的和未知的事物。而认知性好奇心和同理性好奇心则是人们对认知对象有更深入、有序的理解和探寻。
好奇心的原理
1.好奇心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未受控制的好奇心容易导致冲动,具有危险性。比如,它驱使孩子偷食香烟,让人点击未知链接。另一方面,它能带来专业知识的积累。比如,它让我们读完一本书,学习一门语言。
2.好奇心给人愉悦感
研究显示,那些激起人们好奇心的问题会刺激大脑中的尾状核。而尾状核里密布着传递多巴胺的神经元。多巴胺这种化学物质,能使人产生愉悦感。也就是说,好奇心能给人愉悦感。
3.儿童的好奇心离不开父母的参与
在孩子会说话之前,他们是用手指来问问题的。而他们认为“指”的作用是什么,则取决于成年人的反应。
有关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拿到了所指的东西,他们就知道“指”的动作,是得到东西。如果他们听到了所指东西的名字,他们就知道“指”的动作,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如果他们发出信号后,没有收到任何反馈,那么他们将不会再有“指”的动作。
一个成年人的行为表现,会影响孩子的好奇心。所以,作为孩子最亲近的父母,孩子的好奇心离不开他们的参与。
4.好奇心来自于信息的缺口
心理学家及经济学家乔治·罗文斯坦说,好奇是人对信息缺口作出的一种反应。他认为,信息的缺口,让人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从而刺激他们的好奇心。这样,他们就会产生对学习的渴望。
5.探索奥秘,能激发长久的好奇
相比奥秘,谜题是有确切答案的。它是有序的,有起点,也有终点。谜题引发的好奇,随着缺失的信息被找到后,就不存在了。
而奥秘,不及谜题直观,它往往没有明确的答案。比如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那道绿光有什么用意?这让观众一遍遍回味故事,使他们一直心怀好奇地思考。
作者说,奥秘具有更大的挑战性,也更持久。它让人持续专注于未知,从而激发长久的好奇心。
6.网络挤压好奇心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网络有效填补了我们的信息缺口,也挤压了我们的好奇心。答案太容易获得,导致好奇心还没来得及扎根就消失了。结果,我们的认识能力逐渐衰退。
比起网络搜索,查阅书籍或者咨询专家要更困难、要耗时更多。但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学得更多,更深入。因为要理解和记住的东西越困难,人的大脑就会越活跃。
7.好奇心的两大阻碍
好奇心的两大阻碍,一是过分自信,二是妄自菲薄。
过分自信,也可以理解为“无知而快乐效应”。它让人以为自己知道事物的答案,从而不再对其他可能产生好奇。
心理学家证明,人们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存在过分自信效应。比如,大部分人都认为,无论开车还是教育小孩,自己的水平都优于平均值。
和过分自信一样,妄自菲薄同样会削弱好奇心。妄自菲薄者,常有焦虑感和不确定感。
心理学家托德·卡什丹说,焦虑和好奇是两个反向系统。作者认为,恐惧会杀死好奇心。好奇心需要一种不确定性来激发,可是如果过于不确定,它又会被禁锢。
好奇心的影响因素
美国加州理工的实验表明,人们在面对感兴趣的事物时,好奇心会刺激大脑中与学习和爱情相关的尾状核,尾状核里密布着传递多巴胺的神经元,在满足好奇心的时候会刺激多巴胺分泌,而产生愉悦感。既然好奇心与生俱来,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不同程度的好奇心在婴儿、儿童、成人阶段存在,它是如何养成?又受什么因素影响?
观察对象是一组16个月大的婴儿,他们向婴儿们提供了诸多的物品道具,跟婴儿一起探索这些物品,实验分为两个组,第一个实验组里,当婴儿指向物品时,研究者会正确积极的反馈出物品的名称,在第二个实验组里,研究者会故意装傻,不反馈物品的名称,或故意说错。研究结果发现,第二个实验组的婴儿做出指向动作的频率明显低于第一组,因为他们可能已经做出判断,无法从环境得到信息,那他的指向就没有意义。
好奇心并不是一出生就被分配到固定额度,婴儿期和儿童期的好奇心变化很大程度取决于周边的环境,尤其受到他们的成年看护者的影响,他们的好奇心是有依赖性的。研究发现婴儿与儿童在认知世界过程中,通常采用“指向”或“提问”来寻求反馈,成人对这些表达的反馈影响着婴儿与儿童的表达频次,而表达频率则与婴儿、儿童的学习速度相关。好奇是一个反馈循环机制,当被反馈的越多,越容易形成好奇的行为习惯。所以为人父母的话,可以在早期的儿童教育中,通过增加对孩子的提问数量和对孩子问题的积极反馈,来作为建立孩子好奇心思维习惯的方法。这种早期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将是陪伴孩子终身的财富。
好奇心是一种脆弱的品质
好奇是一种状态,是对自己所处形势或者环境做出的一种积极反应,我们可以通过规划我们的生活来激发它或者遏制它,但它是一种脆弱的品质,并不是稳定的状态,除了受到早期的循环反馈机制影响外,还会受到知识基础、自信心、安全感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好奇是对填补信息缺口的渴望,而它的基础则是人们意识到自己在知识结构上的缺口所在,换句话说,如果信息缺口太多,肚子里的知识无法撑起知识的脉络和结构,那么好奇心是无处安放的,这会削减满足了好奇心后的愉悦感,从而变得不那么好奇。
过分自信会削弱好奇心,妄自菲薄也会如此。焦虑和好奇是两个反向的系统。在极度不稳定的情绪下,人们没有精力关注生存以外的事物,也几乎不会再有多余精力去进行娱乐性的探索。
我们一生都徘徊于熟悉事物所带来的安全感和新奇事物带来的向往感之间。而没有安全感的人很少会通过生理和心理的探险来收集信息,好奇是需要有爱作为保障的。
好奇心的红利
1.好奇心对成功的影响
伦敦大学金匠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好奇心对学习成绩的贡献与责任心基本相同。这两者相加对人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智力。研究人员冯·斯蒂姆认为,好奇心可能是影响个人成就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它将智力、坚持和对新事物的渴望结合在了一起。
2.数字鸿沟
媒体使用习惯研究者维姬·赖德奥特说,互联网时代,网络并没有缩小成就的差距,反而加大了浪费时间的差距。这就是数字技术的普及造成的鸿沟。
那些善用互联网的人,会利用它加深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他们将网络作为持续性智力探索的跳板。比如他们利用网络学习一门语言、一门学科,用它分享求知的热情、交流想法。
反之,有些人用网络玩游戏、吵架、偷懒。这些人把好奇心交给了别人,久而久之,就忘了该怎么使用它。
正如作家凯文·德拉姆所说:互联网正在让聪明的人更聪明,笨的人更笨。而未来,属于那些具有好奇心的人。
拥有好奇心为什么重要
1. 好奇心会让我们有更深入的阅读和更准确的提问。
【案例】
查理.芒格会采用多模型结构的工作方式,在面对一项业务的时候,他会从数学、经济学、工程学、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的角度一起来审视。这和他平日里的阅读习惯紧密相连,他大量阅读多种学科的书籍,从而获得了多种学科的视角。
2. 好奇心还可以增加我们在做事过程中的体验,会让我们的体验更丰富,更加享受做事的过程。
【案例】
研究者征集了100个学生去完成一期健身训练,想要检测好奇心在过程中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她们让一半的学生专注自己的目标,强调结果的重要性;让另一半的学生专注自己的感受,比如说健身时拉伸锻炼是什么感觉,让学生们把注意力放到训练过程中,学生们会对自己的身体感觉产生好奇。结果是,想过程的学生比想结果的学生更享受这次训练。
怎样才能保持好奇心
1. 广泛的知识积累
如果你是个音乐家,你必须储备大量的音乐知识。如果你出生在一个孤岛上,从来没听过音乐,那你可能会模仿鸟叫,但不太可能写出第五交响曲。
2. 始终保持对新事物的开放态度,对于新行业和新知识保持求知欲。
【案例】
乔布斯曾被排挤出了自己亲手组建的公司。他在离开公司之后,被一项新的数字动画技术深深吸引。乔布斯买下了这个他感兴趣的小部门,还为它成立了独立的公司。乔布斯成立的这家动画公司,做出了《玩具总动员》和《怪兽电力公司》这样的优秀作品,这家公司的名字叫皮克斯。皮克斯的存在,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威胁着迪士尼的生存。
3. 在无聊中发现有趣,始终用有趣的眼光观察世界和周围的生活。
【案例】
劳拉?麦金纳尼曾是一名在麦当劳打工的普通大学生,在每天早餐的工作时间段里,她要经手400多个鸡蛋,不断重复把鸡蛋敲碎、打散、煎熟、取出的过程,这是一项极其枯燥的工作。但是渐渐地,她开始对鸡蛋感兴趣,开始思考鸡蛋是怎么凝固的。她突然觉得眼前的每个鸡蛋都变成了一个小型战场,蛋白质在和“热量”们激烈奋战,她开始观察每一个鸡蛋。因为鸡蛋,她有时候会想到曾经在历史课上,老师讲到的魏玛时期的德国,一个鸡蛋的价格从四分之一德国马克变成了40亿德国马克。后来,也正是因为鸡蛋带来的启发,劳拉对培养好奇心、开发兴趣有了很深的理解,这也让她拿到了富布莱特奖学金,攻读教育学的博士学位。
金句
1. 达尔文在提出进化论之后,进一步说明了,灵长类动物有三个基本的驱动力:性、食物和居住地。但是,人类却拥有第四个驱动力,就是好奇心。
2. 我们虽然在出生时就有好奇心,但未必能够一直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它在我们一生中的每一天都有不一样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深受环境的影响,尤其在我们的童年时期。
3. 好奇心是一个反馈循环系统,就是说好奇心的规律是:得到鼓励,就会增强;被无视,就会减损。
4. 我们常说结果不重要,过程才重要。实际上,过程才重要是因为当我们把好奇心放到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得到更好的结果。
5. 知识还有一种群聚效应,就是说当人拥有了一部分的知识,就会对于暂时还没有解决办法的未知世界,产生探索欲望。所以,知识和好奇心恰恰不是对立的。
6. 当我们觉得某个事物无聊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怪罪那个事物本身。但实际上,世界的有趣程度取决于你观察它的角度。
保持好奇心的七种方法
一、虚心若愚+反权威
"彻底的有意识的无知,是取得科学发展真正进步的前提。" 读费曼对虚心若愚深有感触,通常情况是最聪明的头脑往往能放开去追随那些最幼稚的内心冲动,探寻基本却被人忽视的问题的答案。此外,人们习惯于服务权威,而服从权威的人极少能创造出超越前人的成就,需要三日一省吾身的提醒自己。
沃尔特·迪士尼创办了迪士尼公司。他去世后,公司开始走下坡路。作者认为,迪士尼公司未能延续早期辉煌的部分原因,即是没能将创始人的好奇心这一精神传承下来。
史蒂夫·乔布斯在评价迪士尼CEO时说,在迪士尼遭遇一连串失败时,皮克斯(电脑动画制作公司)出品了一部又一部优秀电影。但迪士尼的CEO在与皮克斯打交道的20年中,在皮克斯一共只待过约两个半小时。他对皮克斯从不好奇,而拥有好奇心是多么重要。
傲慢、过分自信,使人不思进取,失去好奇心。
二、建造数据库
知识具有群聚效应,好奇心会推动知识的获取,知识也会对好奇心进行强化,建立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发现信息缺口,并从发现信息缺口中发掘乐趣的前提。
好想法,并不是临到需要时苦思冥想就能萌发的。它的产生植根于创造者的长期积累。就像我们所说的尤里卡时刻,即某个想法不请自来。这一灵感的闪现,不是意外,而是源自对知识长久的储备和推敲。
作者说,已有知识的储备越多,新知识就能被同化得越好,且有着更高的创新性可能。这就是知识的群聚效应。
三、像狐猬一样觅食
狐猬具有"T型知识结构",即把某一领域资深技术“T”中的竖线,与其他学科的广泛了解“T”中的横线结合起来,前者可以让他们完成需要某一特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项目,后者则可以发现项目与其他学科存在的潜在联系。围绕自己的竖线技能,收集和整合来自各个领域的不同素材,做个好奇的魔法师,勾兑属于自己的“神奇药水”。
古希腊诗人阿尔齐洛科斯说,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猬只知道一件很重要的事。换言之,狐狸博学,刺猬专精。而在当代,我们要拥有“狐猬”精神,才能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
“狐猬”们拥有IBM提倡的“T型知识结构”。也就是工作者能将某一项资深技术和对其他学科的广泛了解相结合。
比如查理·芒格,他就像一只狐猬。一方面,他精通股票的选择技巧,在买卖方面的经验无人能及。另一方面,他阅读大量自己专业以外的书籍,并将它们进行整合。当他面对一项业务时,会从数学、经济学、工程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来审视。
四、询问关键为什么
人们不该做出单纯满足自身好奇心的行为,想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问清楚提出要求的背后有什么情况,最根本的问题不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只有运用有意识的好奇心才能识别出深层的动机,找出正确的答案。
克里斯是一名美国商人。他的公司向欧洲一家公司购买产品原料。在价格上,双方达成了一致,但在专属权问题上,双方陷入了僵局。
对原料不得售予其他美方竞争者的要求,欧洲方不能接受。即使美方给出更高的价格。最后,美方只能派出克里斯前往欧洲谈判。
克里斯在谈判中,只问了一个简单的词,就改变了谈判的结果。这个词就是“为什么”。
为什么欧洲方不同意把原料的专属权给美方呢?
原来,如果欧洲方签署专属权,就会违背他与表兄之间的一份协议。得知情况后,克里斯提出让欧洲方在提供给其表兄的原料之外,为美方提供专属权。于是,两家公司成功达成协议。
询问关键的“为什么”,有时对解开复杂的矛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做一个思想工匠
如果某一个年代里,若涌现出大量的哲学家和诗人,则通常会同时出现技艺精湛的制造者,思想和实干总会平衡的发展,关注硬币一面宏大画面的同时,记得也好奇下B面细节的精彩。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思想工匠”的典型。他是一个行动派,一位实干家。他通过不断实验来满足认识性好奇。比如他将橄榄油倒进大海,观察水面的平复情况。即使失败,他也会仔细记录实验的细节,以便为将来的尝试提供线索。
作者说,除非我们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思想工匠”,否则,我们永远无法体会富兰克林的精神。而作为一个“思想工匠”,对事物的探索,不仅要有总体规划,也要钻研细节,既要关注过程,也要注重结果。
六、质疑你的茶匙
当人们认为生活归于平淡无奇时,我们至少可以选择看待身边世界的方式,摆脱思维的惯性和定式,从微观中窥见宏观,以宏观探寻微观,会让世界大不同。btw,这个方法也适用于婚姻吧。
先锋艺术家、作曲人约翰·凯奇说,如果2分钟后,你仍然觉得某个东西很无聊,试试4分钟。如果依然无聊,就8分钟、16分钟、32分钟,直到你发现,原来它一点都不无聊。
比如,劳拉·麦金纳尼在念大学时,曾在麦当劳打工。每天早餐时间,她要经手400多个鸡蛋。她把蛋敲碎,打散,煎熟,取出,周而复始地重复这一动作。可想而知,这项工作有多无聊。
后来,她开始对鸡蛋产生兴趣,思考它们如何因为凝固而变熟,甚至把眼前的鸡蛋想象成蛋白质在与“热量勇士”战斗。有时,这些鸡蛋会让她想到魏玛时期德国的鸡蛋价格。有时,她会从鸡蛋联想到道德问题。总之,对麦金纳尼来说,对鸡蛋的认知已远非从前。
当我们被迫把时间花在乏味的事物上时,是否想过,把这些平常的事,变为能激起好奇心的事?一方面,如果我们必须投入时间,那么别轻易浪费了时间,让自己在无聊中度过。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开始对它们感兴趣,就会更乐意投入时间。
来吧,开始质疑你的茶匙,在普通事物中发现乐趣,将无聊变为不无聊。
七、将谜题变成奥秘
如果可以挑选两件礼物伴随一生,你会选什么?我想,好奇心会是我的选择之一。追随着好奇心我的生活会去向哪里?这将是一生需要探寻的奥秘。
作者说,谜题被解决后,我们就不再需要好奇心的驱动。而奥秘则需要我们永不停歇的探寻精神。所以,当我们遇到谜题时,要不断提醒自己其背后的奥秘所在。因为这个发现,也许能陪伴我们很长时间,并能给予我们更持久的快乐。
比如,密码破译官威廉姆·弗里德曼。他运用密码学知识,拍了一张人物照片,其中隐藏着一个信息。照片中,大家的站位拼写出了弗朗西斯·培根的一句格言:知识就是力量。
威廉姆·弗里德曼的密码信息照
从表面上看,他从事的工作是破解密码,就是破解谜题,但他将密码学最基本的原则——“任何事物都可以表示任何意思”理解为一个永无止境的奥秘。这不仅让他感到愉悦,也使他获益良多。
当我们探索的奥秘越多,收集的信息就越多,知识的涉猎就会越广阔。
结语
千百年来,人类从未停止对永葆青春的探寻。而截至目前,我们身体的衰老仍然无法有效逆转。所幸,我们知道了另一个保持年轻的秘密。那,就是好奇心。让我们一起不断强化认识性好奇,一起永不老去。
有朋友说,最近不知道怎么了,对什么都没兴趣。就拿这一桌子菜来说,他点的都是自己平常经常吃的,菜单上推荐的那些特色菜,虽然看着很香,但他却不想尝试。以前他喜欢旅游,现在据说回到家里就不爱出门了,没事坐在电脑前头玩玩游戏,玩的也都是轻车熟路的老游戏。
以前我一直觉得,现代人都喜欢无病呻吟,二三十岁的年纪总爱说自己老了,似乎显示出累了、老了,才能证明自己在努力,在成长。但是和这个朋友聊天,我觉得他可能不是装的,而是真的老了。
年轻人和老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不是体力和健康,而在于心态和心理。年轻人之所以年轻,是因为对什么事都充满好奇心,都愿意尝试探索一番,体现了生命活力。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愿意付出很高的代价。高晓松是个例子。
想想小时候,我们总是见什么就问什么,似乎永远有问不完的问题。也正是在不断的提问中,我们逐渐成长,对世界有了初步认识。问问题最多的时候,也是我们成长最快的时候。这种提问,源自我们的好奇心,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家长老师灌输的。
我们需要经常向自己提问,也可以向其他人提问,质疑思维,让我们的认知和心智会得到更大的改变。
我记得有一次出差做高铁,车上有个年轻母亲带着个小男孩,男孩坐在椅子上一直不太老实,他妈妈就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看手机。小男孩突然问道,为什么窗户外面的树都在往后跑?他妈妈的眼睛没有离开手机,回答说是因为咱们在向前跑啊。小孩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接着问,咱们往前跑树就会往后跑吗?这回他妈妈干脆不理他了,继续看手机。小孩望了一会窗户外面觉得没意思,又开始东摸摸西拽拽,坐在椅子上不老实了。
当时我的感觉,就是觉得这当妈的怎么那么放不下手机,陪孩子说会话都不行。但是现在我再想起这个事,就有点气愤了。孩子的好奇心是多么的宝贵,他正是通过提问才对世界产生探索欲望,进而增加了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回想起来,那个孩子被妈妈无声拒绝后,满眼都是失望的表情,这个事本身不大,但却可能扼杀孩子最宝贵的天性。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李政道博士
正如诺贝尔获得者李政道博士的求学格言所说: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提问比知道答案更重要。现在互联网技术发达,搜索、百科、问答服务应有尽有,大部分知识都只需要敲敲键盘就能轻易获得。但是在这么便利的条件下,我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却减少了,说白了,就是失去了好奇心。
非常幸运,我从事了投资工作,这迫使我必须不断地接受新鲜事物,并且与各式各样的人、项目和企业打交道。投资工作很繁琐,也要承受不少压力,但我却乐在其中,因为接触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是一件让人兴奋和激动的事情。就算在生活中,我也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比如尝试以前没吃过的东西,或者走一条虽然绕远,但是从没走过的路。虽然有时会觉得有点累,但只要保证合理的休息,累反而是一种舒服的体验。
但更多的人可能从事的是一些重复性劳动。年深日久,当初的那点激情也就没有了。
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比如一个编辑,看到一条新闻非常有意思,想要根据这条新闻发表一下评论,这就是他的内在动机。还有一种情况,编辑每个月要发表10篇评论文章,发够了才能达到绩效要求,现在差一篇,于是他就随便找一篇写了个评论,这就是外在动机。
很明显,前者的工作动力来自于内在动机,他是在为自己工作。而后者的动力来自于外在动机,他是在为绩效工作。为自己工作的人,会把工作视为自己价值的一部分,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会尽其所能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为绩效工作的人,更多的是在敷衍,不是以做好工作为目的,而是以完成工作为目的。
一个人的工作状态和他是否有好奇心有很大关系,因为好奇心的不光是对外界事物好奇,也会对自己好奇,好奇自己的极限在哪,好奇自己能否完成一项有挑战的工作。拥有好奇心的人,就像是在身体内部安装了一台电动小马达,能够快速学习、吸收未知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得突飞猛进的进步和提升。
不仅是工作,是否有好奇心对生活的影响也很大。在很多亲密的关系中,你越不了解对方,你对他(她)的激情就越大,相反,如果一个人你太了解了,可能就失去了激情。有的情侣爱情长跑了很多年,最后却没有走到一起,就是因为时间太久,双方之间太了解,失去了激情。这时候如果其中一方身边突然多出了一个人,那么多年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可能会瞬间土崩瓦解。这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心理问题,因为好奇心的原因,他(她)被另一个人吸引了。
可以看出,好奇心对工作、生活都有很大影响,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那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好奇心?可惜我不是心理学家,在这方面很难给出专业的指导意见。但就我的经验来说,可以试着强迫让自己好奇一下。
例如,你的工作是否每天都会接触新鲜的人或事物。假设你是商店的售货员,虽然每天要面对不同的顾客,但和他们只是轻度接触,你没必要去深度了解每一个顾客。而且商店开门关门的时间都是固定的,长此以往,每天都是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你就会感觉工作很枯燥,生活也没了乐趣。但同样是销售,如果换成房地产销售就不一样了,碰到有意向的顾客,你必须对他进行深度了解,包括他的家庭情况、性格、收入,以便向他推荐最适合的房子。而且卖出一套房子比卖出一套衣服难的多,挑战大,成就感也高。有时候我在小区里,或者路过地产中介公司,看到那些销售人员的眼神里透着一种精神,你能感觉出他的激情。我没事也会陪着太太逛商场,在卖服装的店员眼里就看不到这种激情。现在电商发达,好多商场里比较冷清,那些店员在店里溜达,和旁边的售货员聊聊天,很有生活气息,但是没有激情。
如果你一天到晚干什么都没意思,总觉得自己老了,不如试试换一份更有挑战的工作,肯定会有所帮助。
除此之外还可以试试出门旅游,不一定非要去特别远的地方,现在旅游业如此发达,每个城市的周边都有很多的旅游项目,可以去看看,让自己接触新鲜事物。总之,最糟的生活方式就是每天朝九晚五做着机械的工作,下了班不是玩游戏就是摆弄手机,这样的生活方式等同于谋杀生命,不仅让你当下做的事毫无意义,更会消磨你的意志,让你失去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