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了很多老师讲《圆明园的毁灭》,今天晚上很荣幸读到了于永正老师的课例。他举重若轻用了四个环节:朗读、练笔、背诵、书写,轻轻松松带领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
一·朗读
他首先让孩子们默读,提要求“在你认为作者写的好的地方做成记号”留下思考的痕迹。然后,让孩子们朗读,读正确流利,能读出感情最好。
在孩子们读了两遍之后,他说:“孩子读课文后的表情不一样了,把这篇课文的感情统统写在脸上了。”“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孩子们说:很痛心,有的说恨。
这里自然引到第五自然段。先是学生自由读读出“恨”,老师板书动词,学生再齐读。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了那么大的恨?”
学生自然就能找出2,3,4自然段里写圆明园价值的句子。老师提醒学生默读,思考“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要静心,专心读书。在这里,老师又采用了指名读。自由读很多种读法。
接着,于老师采用比较阅读的策略。
“如果圆明园还完好的保存着,你一定会以怎样的心情来读二三自然段呢?”学生自然说:自豪,高兴。老师便指名学生用自豪的语气来读。“可惜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6月……”自然又引到了最后一段,把恨读出来。
“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的保存着,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情读第四自然段呢?”学生用自豪的心情来读,可惜这些文物都化为了灰烬,让我们记住这一天老师再次采用比较阅读策略。
通过第一课时默读、批注读、对比阅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结构已经非常清晰。
接着进入第二课时。老师引导学生把自己心里的话写出来。老师说补充背景资料“英法联军,还有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来到中国的公海,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炸药制造炮弹屠杀中国人。相信每位中国人,读了这篇文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对自己的,对别人的,甚至还有正在搞霸权主义的国家。”让孩子们把话写出来,相互交流。
第二个任务是让孩子们背诵第三自然段。“说英法联军可以把圆明园从中国的版图上抹掉,但是圆明园将留在每个人的心中。”让学生背诵第三自然段,记住圆明园曾经的样子。”并且给出了一些背诵的提示,比如:注意关联词,注意注意它的结构先写有什么,再写有什么,例如,最后再写感受。
然后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写字。他先让学生观察,书空,记住字的写法,并让四个同学上台写。对写的好的地方圈红,师范写了一个字。他说“堂堂正正写字,做堂堂正中国人。”
虽然于永正老师的这节课是十几年前的课例,当时应出现在老教材的上面。这几年教材改版,人教版的教材有明显的双线结构,语文教什么已经非常清晰了,但是这个课例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因为语文学习的本质就是语言的学习。学习语文最主要的就是识字、写字、写作、读书,万变不离其宗。
于老师的语文课是最朴素的。语文课只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以读为本还语文课堂以朗朗的书声。从简化繁,用用最简单的功夫,让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内涵,想到了文字最后的画面,体会到了文字背后的感情。
另外,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于老师关注的是如何批注,如何朗读,如何积累,如何表达?他用最基本的听、说、读、写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字。这也是需要我们学习的。
于老师说:“语文教学要抓最本质的东西,不要跟风,要静下心来好好研读,抓实识字、写字、读书、写作。”于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简简单单几个动作,带着学学生轻轻松松的学习,就把教学任务高效完成了,这就是大师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