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些个人特殊原因,我家老二小Y出生时候不足39周,虽然已经足月,出生评分也是10分,但是总觉得小Y比老大小N瘦小一些,耳朵很薄,脚很小。
我和老公H先生都戏称,二宝这脚,从腿到脚踝,忽然不成比例的连接着小脚,简直是“天残脚”。
时间过去了几个月,现在小Y成长发育迅速,已经从一个小脚伶仃的“天残脚”娃,变成一个大胖脚娃,才慨叹,曾经的些许焦虑都有些自寻烦恼。
我的朋友初得贵子时,发了条有意思的朋友圈:本来以为升级做了老子,谁知累得像个孙子。一众损友看热闹不嫌事大,纷纷点赞。
这个年头,流行焦虑,养娃更是如此。你说,有一天拉七次的也有七天拉一次的,有三个月就长牙也有快一岁了还一颗没长的,有一岁多就麻利叫阿姨也有快上幼儿园了说句子还不利索的……
即使个体差异如此悬殊,如此矛盾的征兆,竟然都是正常的。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着度娘众说纷纭有时完全相反的解释,面对着经验值爆表还口若悬河振振有词的小区各位婆婆妈妈,面对着物质的精神的各种各样的压力,身为父母更像孩奴,仿佛自己没想到,选错了,没做好,孩子就彻底输在发育和学习的起跑线上,谁敢不焦虑?焦虑何曾放过谁?
我是一个典型非资深二宝妈妈,自然也走了很多弯路,如今也深深体会“老大照书养,老二照猪养”还真是条话糙理不糙的真理。
经历了初次育儿的焦虑和折腾,和再次带娃的思考和实践,我发现自己更加成熟冷静。
真的,深刻觉得育儿不妨做做减法。
就像白岩松说的,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较什么劲呢?未来的还没有来,你焦虑什么呢?
1
生二娃时我雇了月嫂。这位月嫂大姐很勤快,做事很麻利,属于比较会安排管理时间和合理配比任务的一种人。
还有一点,她特别擅长蹲着干活。我还挺佩服她这点“独门秘籍”,尤其在给娃洗澡时非常省事,只要抱着娃,蹲下就行,十分省事,也不用再拿小凳子过来占地方。
我本人挺不擅长蹲,但是我还挺想自己像月嫂大姐一样具备这种蹲着干活的能力。我天真的觉得可以慢慢练习,先从短时间蹲着干活开始。
所以月嫂离开我家后,我就自己练习蹲着给娃洗澡,练习了三天,蹲得膝盖疼,起来甚至严重到头晕眼黑站不稳,自找罪受不说,还降低带娃安全指数。
这才回想和月嫂大姐聊天的一些细节,她从小就和家里大人到地里干农活,经常一干就干一整天,很多作业都要蹲很久;她自己的两个孩子都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因为缺少助力,所以基本上干活都简化很多辅助工具和手段,求个短平快。
老人们常会对年轻人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虽然年轻人会不服气,但是和老人家比年龄比阅历,就是拿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优势比较,明明就是比不过的,还非较劲,不是挺蠢的一件事吗?
当今世界协同网络,分工更加细致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已经不用自己种庄稼,自己打猎,自己织布就可以有米饭煮、有肉吃、有衣服穿,恐怕少有人愿意倒退到自给自足的时代。
这告诉我们,很多事不必亲力亲为,也不必非和自己较劲,做自己不擅长的事。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要尽可能的向自己之外寻求助力,可以向专业人士和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寻求助力,也可以向家人寻求助力。这没什么可耻的,反而是明智的选择。
腾出时间来,做一些别人不能做而你能做并能做好的事,比如母乳喂养、亲子沟通等,为优势资源发挥积蓄足够的力量。
2
有时你能力很足,育儿中你也要学会授权。
授权的困惑在于,其一找不到可以授权的对象,其二是结果不如人意。但归根结底,授权是需要培养的,培养的核心就是自己有意识的淡化“固守母职”这一思维,以及对授权结果不要求全责备。
在《向前一步》一书中阐述了“固守母职”的现象——社会科学家称的“固守母职”,意思是:“天哪,你这样做不对,放着我来!”。很多女人由于太有控制欲或过于挑剔,无意中打击了男人分担家务的积极性。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就是要放开手,让他去给孩子换尿布,只要他亲自动手,怎么换都行。你没说,他做了,就算他把尿布戴孩子头上,你也应面带微笑。多次尝试,他就会了解正确的方法。但如果被迫按照你的方式来,那么很快所有的事情都得你自己动手。
我想这种淡化“固守母职”思维,不只针对丈夫,也针对其他可以给你提供助力的人。
此外,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固然重要,但其他人和事的优点要想发挥出来,必然需要一定的接触和相处,母亲还是应该让出一些空间出来。
其实授权不仅仅在育儿中,在工作生活很多方面也挺重要。
对于授权结果的求全责备,在《超级时间整理术:每天多出一小时》中阐述了另一个角度的认知,你不喜欢授权,是因为“你的下属让你失望,你的小孩让你失望,你的朋友让你失望……”但“接受吧,因为你也让他们失望过,但他们并没有抱怨”。
的确,这世界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事发生,有的事情瞬息万变。
我记得十年以前的一个笑话:说有一个特OUT的大爷去网吧,要求网管教他用qq聊天,网管说:你点一下小企鹅图标,他就用手指点了一下小企鹅,网管都疯了……
我当时看了这个笑话觉得挺逗的。没成想,如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天下,想打开QQ很多时候就得用手指点啊,这么一说,曾经OUT的这位大爷简直是位科技预言家。
所以说,谁能总说的对呢?谁的方式能一直靠谱呢?你心中所想未必是100%全对毫不偏颇的。
在授权中,即使培训到位,做了指导,过程中的帮助和支持也到位了,别人也不可能完全如你心中所想。
罗马不是一天盖成的,有耐心静待花开才是。从简单的事务开始授权,设置必要的最低标准,做简明直白的要求。
育儿是一种技术含量不是特别高,但一天天不断重复的琐碎细节极端考验身体承受力和心理意志力的终身事业。
抱着猪队友有时候也比没队友强的良好心态,通过授权节约出一定时间,进而提升你队友的能力,使用温柔的坚持,使授权结果越来越好,授权越来越容易,事务完成满意度越来越好。
好吧,也许没这么理想,但这是向好的良性循环。
小结一下就是:
——能力不足时,不耻于寻求助力,不要执着于和自己较劲。
——能力足够时,也可以利用授权,节约精力做重要的事。
可能不仅仅适用于育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