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说养老-24-186)但是我们的劣势也很明显,有两点,第一是运营能力,这种运营能力就是刚才讲的,不管是资产管理的运营能力还是以医康为背景的内容运营的能力,这一点都缺乏,特别是内容运营能力是非常难的。
第二是我们对客户的理解,因为过往我们不管是做刚需产品还是改善性住房,其实都是偏20岁到55岁以内的,有钱的,正在创造财富的。真正纯消费型的,55岁以上的客户,我们的研究是非常少的,不管是对他消费的行为、家庭的关系,还是他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我们几乎是空白的。所以如果我们真要进入到这个行业当中,这个课是得补的。
再回答您问到我们进入这个行业要做哪些准备的问题,我觉得第一是心态的准备,原来是赚大钱、快钱,现在要赚慢钱、小钱,原来是跑100米的,现在要跑马拉松,这个心态要改变。还有一个心态的变化,我们认为运营是内容推动的资产运营,比如我们做商业地产,我们把这个楼建好,租出去就行了,做酒店也是一样的,你关上门也没人管你在里面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老朱说养老-24-186)但是养老不是,养老是你全生命周期都在里面,大家要推开门进去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即使做持有型物业的领导们也要转变一个观点,是内容推动资产,这是第一点,要转心态。
第二是要盘活自己的资源,因为每家的资源禀赋不一样。从康养产业的角度来讲,康养住区及服务是一类,康养产业园是一类,康养旅居是一类,康养金融也是一类,康养制造业也是一类,我们每家资源禀赋不一样的时候,我们要选好到底切入到哪个细分领域里面。
另外您提到中海做康养的历程,我们已经做了6年的时间,过去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做机构型的项目,我们认为城市机构型的项目是刚需。因为中国养老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我们要让老人和年轻人住在一起或者住的比较近。
(老朱说养老-24-186)第二是要解决长者的生理、心理等等方面的问题,这里的生理问题对医疗要求比较高,这就需要依靠政府的医疗体系,所以城市的CB级的项目是比较合适的,而要做郊区型的项目,没有那么好的医疗资源,所以压力是比较大的。中海过去几年时间主要是重点做了四个项目的机构运营,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们刚才也已经汇报了,我们会把客户群从75岁下到55岁,然后做6类产品,这就是中海接下来的一些考虑。
社区养老国家一直在推9073,90%居家,7%在社区,3%在机构。我强调要坚持认为9073要正向思考反向做,得先把3%做了,再做7%和90%,首先把机构做好了,形成了很好的配套,才能去支撑康养的需求。现在社区的服务体系并不是说照护体系,照护体系就是失能半失内的服务体系,这部分是刚需的,如果我们把它下到55岁以上,他在家居住,从居住带出来的医疗、康复、照护、旅居、旅游,所有这些体系会扩大我们9073里面90这个部分。(老朱说养老-2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