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令人羡艳的女子不算少,她们皆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我读书的时候,习惯将自己作为书中人去穿梭,似乎这样也多了一份刻骨。只是大多的女子,纵使才色双绝,也终究难逃“爱情不幸”的命运。因此她们大抵哀怨踉跄,生活里恣意氤氲着哀怨。让人泪流。当然也有不少聪慧又令人欢喜的女子。她们有纯洁的信仰,亦懂得收放自如。
壹
“女子,可以爱得忘我,却不应该失去真我。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封建叛逆女卓文君的。
卓文君为追求爱情不惜冲破礼教,和司马相如私奔了,这样的敢爱让她惊艳了整个沉闷的封建社会。
可在事业上蒸蒸日上的司马结果还是负心了,多年夫妻,他却只留一封十三字的分手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无亿。
“无忆”,司马相如是在暗示卓文君,“我对你已经没有回忆了。”因而语言也变得吝啬。
多少恋人,在热恋时千言万语,每天不停的说,我爱你,我念你,我想和你永远在一起。还是唯恐词不达意,唯恐对方不明白自己的心意。
可永远是什么?永远不过是我爱你的期限。有时它短暂得让人心颤!
男人永远不会对不爱的女人仁慈。
即使他曾多信誓旦旦的说,你一哭,我的心都会碎了的。这样的话语永远是在他对你荷尔蒙增多时才有的。他们的心痛也只有在你背叛里和得不到你时。
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男子不爱一个女子后。听到她得肝肠寸断,还会无比怜惜的说:别哭了,我的心都碎了。并且你还真听到了他心碎的声音。
所以我钦佩“闻君有二意,故来相决绝。”卓文君式的女子。
若真不舍,何不为爱情做最后的一搏,给他回旋的空间。
卓文君悲痛写下《怨郎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道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玄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曲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遭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真情浮于纸上,字字珠玑,勿忘初心。司马相如良心发现了,也终于忆起了和妻子的种种恩爱。
卓文君以退为进,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爱情。
她是聪明的,她在爱情里是敢爱敢恨的,也是用心经营婚姻好妻子。
贰
“我们最爱的人是给我们痛苦最多的人。因为太爱他了,所以他的所作所为稍有不慎就会伤我们的心。”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文艺教母张爱玲的。
张爱玲有一张身穿旗袍,手抵腰间,微昂其头的照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她是骄傲且不入俗的女子。她笔下有太多鲜活聪明的女人,且不说红白玫瑰的那胸口朱砂,嘴角饭粒子,光是范柳原和白流苏上演的“倾城之恋”就足以证实她深知爱人的分寸。
张爱玲遇到胡兰成,照理应该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可谁知,“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可他给她的不过是“岁月静美,现世安稳”的一纸婚书的虚幻。还未转过身去的胡兰成,立即可拥新人入怀,而临水照花人的才女张爱玲,只得隐忍。
只是忍久了也会内伤的,于是她千里寻夫,只为要胡兰成做出选择,谁知胡兰成竟不肯。
只是说,“我待你,天上地下,无有得比较,若选择,不但于你是委屈,亦对不起小周。”
对不起。这三个字说的真是轻巧。更何况还不是对不起张!
这样的言语让人寒得彻骨。我不明白敏感如她,骄傲如她的张爱玲当时该是怎样天昏地暗的失落。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是你胡兰成因为看了我的文字,喜极,追索而来。是你胡兰成在弄堂口望着我说“你的身裁这样高,这怎么可以?”
当时那言语听来,确实是伴着疼惜的。于是才让不懂人情世故的张爱玲做起人妻,今生今世都想着为他低到尘埃若能开出花来便也觉着幸福。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也正是这慈悲,张爱玲在这场爱情里才如此惨败。
怨谁呢?
爱情,往往只有有了今日,才知昨日虚无。
她是如此的透彻人心,透彻爱情的。
可透彻也只是透彻,这再透彻的心摆到“当局者迷”里。依旧蒙上了一层层破不开的雾。
以至于看到情敌范美秀,张爱玲非但没有乖张疯魔,反而因觉着她漂亮,要给范作画。
可刚勾出脸庞,画出眉眼鼻子,张爱玲忽然就画不下去了。说什么也不画了,然后一脸凄然。
范秀美走后,胡兰成一再追问,张爱玲才说:
“我画着画着,只觉得她的眉目神情,她的嘴,越来越像你,心里好不震动,一阵难受就再也画不下去了。”这就是世人所说的“夫妻像”吧。
这“夫妻相”说得倒也是轻巧的。可这“夫”不是别人是自己深爱的男人,心心念念的男人,一心一意爱着的男人,可这“相”里的“妻”确着了别人的容貌。
张爱玲当时的委屈该与何人说呢?
“因为懂得”的胡兰成大抵心知肚明的吧。可他就是不肯一生一世也为你一个人尘埃落地。
没有办法了,要么就继续忍,要么你就自己滚蛋吧。
张爱玲内伤伤出血来。也只能是一句:“你到底是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痴傻如她。唯一庆幸的是,总算是接受了不能改变的事实。
终于在一年半长的时间考虑后,跟自己爱却不能爱的男子说“我已经不喜欢你了”。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因为,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 。
叁
“这个世界上,改变别人是一件多么难上加难的事,唯一庆幸的是,改变自己,再难也由自己决定呀。”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中国离婚第一人张幼仪的。
世间有许多事情自始至终从未正确过一秒钟,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姻就是如此。
她听从四哥张嘉璈的选择和安排,十三岁订婚,十五岁嫁人。八年间,徐志摩从未关心过她一次。
1920年,一向冷淡的徐志摩在信中明确提出,希望张幼仪前往伴读。张幼仪欣喜若狂却还是忍不住担忧他的真意。
毕竟一个男人爱不爱自己,她心里怎能不清楚呢?
但她还是欣喜地收拾行李,期望着“小别胜新婚”。
整整两个星期的船程,早就叫人昏沉难受。但在抵达英国的前一夜,张幼仪还是打开了行李箱,一一试穿出发前置办的衣服。她希望改变徐志摩眼里“土包子”的形象。
靠岸时,码头熙熙攘攘,张幼仪第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丈夫。因为徐志摩是唯一一个面露不悦的人。
她的担心终究是对的。徐志摩在信里希望她陪读,是受到了压力所为。哪里的压力呢?来自两个人,一是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劢,二是自己的父亲徐如申。
张幼仪回忆:
“我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可是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
更令人心寒的事情还在后头,张幼仪在英国沙顿怀孕后,忙于追求林徽因的徐志摩,居然勒令她打掉孩子。
张幼仪有些不安地嗫嚅道:“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了。”
徐志摩却以冷若冰霜的语气讽刺她:“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唯一一次,徐志摩主动来找她。是拿来离婚协议书,胁迫她签字的。张幼仪忍泪签了,她说,“我怎么忍心让他白来一趟。”
离婚后,徐志摩心情舒畅,张幼仪则心境悲苦,但她并未就此消沉。嗣后,她考入柏林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学,掌握了当幼师的一技之长。
1926年,张幼仪学成归国。起先,张幼仪帮助公公徐申如理财,十分得力,也算是磨练了基本功。
1927年,张幼仪受到邀请,出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她每天上午九点正准时到银行办公室上班,她的办公桌摆在最后头,整个银行的状况一览无遗。除了负责银行的经营,每天下午五点,她还要补习一小时国文。六点钟她再到云裳时装公司打理财务。
张幼仪很有经商理财的头脑,她在大风大浪的股市里赚了不少钱,在家附近建新房,给徐志摩的父母住。战争期间,她囤积军服染料,直到价格上涨一百倍才果断出手。她还炒作过风险更高的棉花和黄金,同样能够获利了结。
由于张幼仪为人极守信用,战时,女子储蓄银行竟然撑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你看,原本不幸的生活,却被收放自如的张幼仪演绎出了一个商业创奇。
她曾对侄孙女张邦梅说过一句耐人咂摸的话:
“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一个人。”她不仅心存仁恕,而且她的悟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实际上,自从幼子彼得在柏林夭折后,徐志摩也开始对这位脱胎换骨的“乡下土包子”刮目相看,他在写给陆小曼的信中提及张幼仪时有这样一句话:
“C是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现在真是‘什么都不怕’。”
我们一生中总要遭遇心爱的人离开的痛苦,那可能是分手,也可能是背叛、死亡。
失去之时,无论多么痛苦,再亲近的人也无法感同身受那种痛楚。
所有人都是要独自摸索,独自忍受,独自绝望。
我们唯一需要也必须要学会的就是:努力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创造改变不了的。
最后,愿你们都能遇见最对的人,最美的爱情,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