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是否热爱学习和他的学习动机有关,在教育心理学上学习动机分成三个层次。
● 如果一个孩子天生喜欢学习,能够在学习中感到乐趣,那么这样的孩子属于可遇而不可求的类型,他的学习动机在专业术语上叫做:认知内驱力。
● 如果一个孩子能够认识到,通过学习他的社会层次能够得到提升。比如,学习好了可以在学校当班干部,工作了以后更容易拿到高薪成为中产阶级,那么这样的孩子,他所具备的学习动机就叫做:自我提高内驱力。
● 如果一个孩子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变好了,可以换来家长的零花钱,换来老师的表扬,这样的奖励对他来说非常的愉快,让他产生了学习的动力,那么这样的学习动机就叫做:附属内驱力。
上面提到的三种学习的内在动力,由上往下,层次逐步递减,天生具备第一种“认知内驱力”的孩子,很容易获得三种内驱力的叠加。
比如,某个孩子他天生就特别喜欢学习,好学努力的表现,看在家长和老师的眼里,这样的孩子是天生具备着“认知内驱力”的。
由于这样的孩子,特别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他们当班干部的机会就更多,这时他们就会发现,原来学习成绩好是可以换来地位和尊重的。这时他们就同时获得了第二种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
学校的老师为了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设置了优秀学习奖,孩子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得到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具备前两种内驱力的优秀学生本身就更容易获奖,当他们获奖以后感觉心情愉悦,发现原来学习好还能够得到奖励,因此就更加努力地读书,所以他们就获得了第三种内驱力。
这时三种内驱力就叠加了,这样的孩子即便家长不让他学,他都拼命要学,他已经把学习当做了自己的命根子了。
但是,优秀的学生总是凤毛麟角,能够同时具备三种内驱力的学霸,属于百里挑一。大多数的家长都不得不接受自己的孩子学习缺少动力的现实。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反方向促进内驱力的叠加。
① 利用物质和精神奖励促进孩子生成第3种“附属内驱力”。
② 当学习有了低层次的内驱力之后,孩子获得了更多的提升地位和尊重的机会,这时就容易产生第2种“自我提高内驱力”。
③ 持续性的自我提高让孩子产生了快感,这种快感延续到学习本身的时候,那么就产生了最高层次的“认知内驱力”。
这种反向推进内驱力的叠加产生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帮孩子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要让孩子感受到从学习里面获得成果会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不管这种愉快的产生是通过物质还是精神层面的,良性的刺激有利于成果的积累。
此外,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自我开导的能力,有套书叫做《等你在清华北大》,这里面记录的都是清华北大的学霸,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自我开导自我激励的过程。这些自我激励的方法可以帮助家长提供思路,孩子也容易从这些案例中受到鼓舞,特别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看。
内驱力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有的孩子吃这个套路,有的孩子吃那个套路,家长只要多尝试多应用,最终总能够遇到一个合适的方法。
智商决定了孩子的上限了,但是努力决定了孩子的下限,能够把孩子的下限提高到什么样的程度,就看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