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没有父亲节这一说!只是记得,每当外爷,外婆过生日的提前,妈妈和姨姨总是要首先给她们专门蒸上爱吃的红糖包子。也是我们期待的时刻,因为也会有属于我们小孩子的那一份。[害羞]
那时候,过节日,外婆或隔壁的姨婆家里就是我们两大家子聚集的地方。不记得几十口人的饭大人是怎么做出来,只记得这样的日子总是在快乐和期盼中度过的……现在只是想想还觉得很甜,很美!
从出生,就没有机会见过爷爷奶奶,却有幸在外婆,外爷的呵护下长大的。我准确记得外婆房前或屋后的苹果,桃子,木瓜等什么时候成熟,或者我根本就不用操心,只要我在那个时间段去外婆家,外婆就会先让舅舅满足我的小心愿。小时候没有在外婆家隔过夜,因为离得太近了。然而那时候我却是那么想抓住外婆去家里让妈妈打肌肉针的机会,留外婆在我家住一晚。可是,从来没有实现过。外婆总是说,没人“看门”。一如现在让妈妈来西安的借口一样样的。
而不管是外婆,还是妈妈,勤劳、持家、守家的方式我都深深认同并刻在骨子的认知里。这就是原生家庭影响吧!
父亲节的日子,没有在今天特意准备礼物,但我给爱吃甜食的爸爸也蒸了他爱吃的红糖核桃包。只专门意做了四个,吃完就只能吃咸的食了。尽管血糖还好,快80岁高龄的老人,控糖还是有必要的。
此刻,坐在书桌前回忆起外爷外婆在世的那些幸福,心情平静却又一丝丝的遗憾:记忆中没有给外婆干过一点活,只要去了就是给我找吃的或是去吃饭的,[害羞]目的达到基本就回去了。不知道那时候怎么那么无心无脑,怎么不能给她老人家干点活么[皱眉]
相对于外婆的那个年代,爸爸妈妈多少能享点福。但明显能感到,父母来我这还是会觉得不自在,略微住几天总是不忘要回他那个家。爸妈赶的这个老年生活,子女对她们的陪伴却屈指可数,越长大,越发有种紧迫感……
特别妈妈总是嫌单元楼憋闷,不如一楼院子畅快、舒服、方便。我很理解,所以每次都由着他们来决定住或是回。
爸爸总是能想得开一些,用我妈的话说就是,“不操心”。其实,我看不操心有不操心的好处,身体小毛病少。气大伤身,这是绝对有科学根据的。父母身体硬朗也是做儿女的最大福气。
没有散文诗的父亲节,给你买了毛笔字帖,曾经的爱好,精进起来吧!
惟愿您的快乐再多一点点![爱心][爱心][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