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是一个千古大哉问,古代圣贤哲人都在寻找,都在试著定义,到了步调快速的现代,我们每天形色匆忙在时刻表中奔波,滑著手机,紧盯著各种银幕的同时,也在默默想著同一个问题:「我是谁?这就是我的全部吗?」
如何為我定义 科学哲学神学都在讨论
无法为「我」定位与定义,成为现代人很大的焦虑与空洞感来源,当物质生活充裕,一切生活所需便捷时,这个焦虑感更大。我们不再需要為了下一餐打猎耕作,不再需要為了交易物资跋涉千里,疾病上医院或买成药就可以轻易解决,生存的压力减轻时,「我」这个议题的能量开始凝聚,每一个人都对「我」更加重视,寻找自我、如何做自己,成为一个就算没有迫在眼前,也半浮半沉于意识水面的重要问题,因為,人人都想要成就更好的「我」。
墙上的猫 把人生虚实颠倒活
人若没有活在一个框架之内就会没有安全感,没有符合某一种标准就不安,不知道自我价值在哪里,「我们都像墙上的猫一样,急著想要抓住墙壁,留下深深长长的爪痕,没有规画就好像会从山上被推下去,充满不确定。到一个年龄就会想要结婚生子,好像一定要有一个规律,要有学术学位,要晋升,我们对人生都有一个规画。」这个比喻很妙,因为有养过猫的人就知道,猫很柔软,平衡感很好,还会空中转体,如果任身躯自由掉落,明明可以安稳著地,但猫咪总是很紧张地想抓住墙,原来我们对生命所做的努力,跟猫一样傻气。
追求怎么来的,是先从二元对立开始。「追求,代表我现在没有。我必须追求什么,我追求的东西变成一个课题。怎么来的这个念头,就是因为我把世界跟我隔离。我认為我需要追求什麼,我认为我在这个瞬间不是完整的,所以我要学习,要找个对象要生孩子,要追求这些我才会越来越完整,才可以完整自己,如果跟你说你现在就是完整的,你不可能比现在更完整了,但你不会相信,连修行都是这样,你怎么去完整修行,你要练习好多东西。」当我们追求某一种境界时,就离修行越来越远,因为把「我」先隔离于世界之外了。
一切价值与框架,一切的追求,都是我们用头脑创造出来的外在世界,却不是人生真正的目的,也不是真相。「我们把人生颠倒了,因為看不到内心,所以把外在当作一切。只有外面,就是你痛苦的来源,因为你从外面不可能完整自己、完成自己。你找对象生子,他寿命有限会离开你,可能不理你不听你的话顺你的意;工作早晚有一天会结束、肉体也会结束。外在一切都有时限,会结束,真正永远的只有内在,你的内心从来没有动过,永远都在等待你,所以先把这个内在找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