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依恋体验的多样性
我们的第一个依恋关系为心智提供最初的蓝图,在这些依恋关系中形成的人际沟通模式,被内化为结构性模式的集合,也就是所谓的自我。84
我是谁?哲学给出的答案与心理学给出的答案,如此的不同。中国哲学说,我就是那颗心,仁心佛心道心。心理学说,我是从与他人关系,特别是第一个依恋关系中定义的我是什么样的。在我的第一个依恋关系中我体验着最初的我是谁。
安全/自主型依恋:自由地联接、探索和反思116
回避/冷漠型依恋:不太显眼的隔离118
矛盾/迷恋型依恋:没有为自己的心智留出空间122
混乱/未解决的依恋:丧失和创伤的伤痕126
我与我的第一个依恋对象亲密互动,我体验到了我被完全接纳、被肯定,我体验到无论何时,这里永远为我而敞开。我体验到在这里我是始此安全、温暖,我可以随时来,我也可以随时走,但这里永远都有一个无条件接纳我的人。因为有这个坚固永恒的安全基地,我可以走向外面广阔的世界尽情探索。当外面的世界让我疲惫受伤,我可随时回到安全基地修整自己,然后再出发。在这里我学会了爱,学会了去反思自己。我与我的依恋对象,我感觉我们在一起是如此温馨快乐,这时,我是安全型。
当我与我的第一个依恋对象互动时,他们看不懂我对他们发出的亲近呼唤,他们对我有声与无声的天性渴求亲近视而不见,我感受到我如此挫败,我体验到他们讨厌我想亲近的渴望,他们一次又一次拒绝我,我不再对他们抱一丝希望,从此,我不再向他们伸出我的双手,我也不再将渴求亲密的目光投向他们,我封闭了我的心,我为自己编织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坚固的茧。在这里,我学会了用冷漠的态度去忽视他人的情感。我与我的依恋对象在一起,我们都觉得气氛是如此压抑,明明近在只咫,却又似乎远隔天涯,我们之问有一道高高的看不见的墙。这时,我是回避型。
我最亲近的人,他们似乎是爱我的,但我又不敢确认,因为他们对我的态度是如此捉摸不定。我不确认,当我向他们发出亲近的信号时,他们是否会回应我,只有在我用最大声的声音呼喊,他们才有可能出现,但这也是不一定的,但毕竟增加回应的可能性。在这样的互动中,我学会了夸大我的痛苦或快乐,一切都只是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而每成功一次,下次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难度就又增加一分,这多么像狼来了的故事,就这样,我和他们互动关系就陷在这个死循环里。在这样的关系,我随时高度紧张,我仿佛被他们的身影,紧紧攫住了而无暇去为自己留出思考的空间,而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漫不经心,似乎根本没任何问题,这时,我是矛盾型。
人们都说天下最伟大的便是父母的爱,因为它是那么无私。然而,我的父母竟然虐待我,尽管我还是个毫无还手之力的小小人,尽管我还处于不知道何为错事的年纪。他们是我最亲近的人,但他们对我所做的常常让我头脑混乱,我甚至区分不清哪是真哪是假。我时常觉得周围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充满危险。这时,我是混乱型。
我是谁?答案就在我的依恋模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