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自己总是不爱读国内的小说,前几年总是看些英美法的,最近则是专注于日本的,近几年读过的国内小说,也就只有《尘埃落定》一本了,倒是也读过两本周德东的两部,可那是不算的。总之,在读书这一点上,我的的确确是崇洋媚外的。
前几天不知在网上看什么东西,读到了萧红,说她就是只凭借一本《呼兰河传》就可以与张爱玲齐名了,张爱玲的名气与才气,自是知道的,而萧红,除了她与萧军等人的八卦外,还真是所知不多。于是一阵兴头上来,便决定找书来读。那天下午原本的课由于老师有事取消了,本想痛痛快快的睡上一觉,可是读那本书的念头一上来,便越发的想读了,索性就觉也不睡了,连忙的穿戴整齐,顶着顶大的太阳就去向图书馆了。在图书馆里,书找到了两本,一本是简体的,一本是民国几年的竖版的繁体字。怎奈这简版的,装裱的犹如儿童读物一般,书页上面满满是各种风景的底纹,间或夹杂着萧红的照片与零星的介绍,我想,这样的我是读不来的。便还是拿了那繁体的来读,初读还是有点吃力,可读着读着也就不觉得了,花费了五个多小时,这本书,总算是读完了。嗯,没有睡觉跑来读这本书到底还是值得的。我想。
这本书从头到尾都是在细细碎碎的描写中生活中的小事,无论是路上的一个泥潭,还是妈妈领着几个孩子买麻花吃,作者都是徐徐道来,不急不慌的,像是对着别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天似的,说一说东家的长,道一道西家的短,事虽是琐碎了些,但听得时候却会不自觉的说,哎,可不是这样么。我是喜欢读这样式的文章的,像是《百年孤独》像是《尘埃落定》,这样的文章写的安安静静的,认真的描述着生活中的种种,像是父亲领着几个儿子,去看看流浪的吉普赛人的新鲜玩意儿。像是一个傻小子,跟着几个同伴去打小雀。读的时候就会想,嗬,原来这也是可以写出来的。这些书中,无论多么大的事,都写的如普通一般,无论多么小的事,都得费上些笔墨。没有什么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可是,读起来却是真实的,真的就有那么一群人在那个地方,过着那种的生活。
其实,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不管发生多么大的事,比如一个寡妇死去了独子,可是日子还是要继续的过呀,虽然有时难过的很,不免要发发疯,哭一哭,闹上一闹。可是,哭过了,闹过了,等到天明,还是要照常的吃饭,睡觉,卖豆芽。无论如何,都要活着嘛,那活着是为了什么呢,活着就是为了吃饭穿衣。又比如那些个小事,就说兄妹几个抢麻花吃吧,最大的麻花又能大多少呢,可是吃不到可就是真的难过,真的嚎啕大哭,这里小孩子的眼泪,和那寡妇的眼泪,可不都是眼泪么。以后,随着日子的继续,麻花忘记了,儿子也忘记了。
对萧红了解不多,她的书也看的少,只是看书前面老舍先生写的序,说其是一个及其寂寞的人,小时候寂寞,长大后寂寞,然后再寂寞的死去。其实我看这世界上的人,又有哪一个不是寂寞的呢,热闹有着热闹的寂寞,冷清有着冷清的寂寞。心中装着大便的人,看人人都是大便,心里装着佛的人,看人人都是佛。那么为什么看着每个人都是寂寞的呢?罢了罢了,不想了。
呼兰河的居民还在继续的过着自己的生活,依旧有马有车掉进泥潭里,然后再被救起,人们依旧吃着被淹死的猪肉。卖麻花的,卖凉粉的,以及买豆腐的,还是照样的走街串巷。小孩子还是要打架,火烧云还是一会儿变个狮子一会儿变个小狗,乌鸦还是每个晚上都飞过,每年还是要唱大戏的。尽管小团圆媳妇已经死了,尽管有二伯已经死了,尽管爷爷已经死了,尽管那个后院的小主人已经逃荒去了,可是蝴蝶不还是照样的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