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励理论的123图书馆分享研究
1.123图书馆介绍:是全球最低图书循环成本的创新平台,通过对书籍的循环利用来实现环保目的,在这里你卖旧书还可以分红。 2.激励理论介绍:马斯洛把七种基本需要分为高、低二级,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属于低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使人得到满足,如借助于工资收入满足生理需要,借助于法律制度满足安全需要等。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的需要,它们是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永远不会感到完全满足的。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需要更有价值,人的需要结构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因此,通过满足职工的高级需要来调动其生产积极性,具有更稳定,更持久的力量。 这是由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动机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身体需要。 (2)安全需要——保证身心免受伤害。 (3)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感情、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要。 (4)尊重的需要——包括内在的尊重如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等需要和外在的尊重如地位、认同、受重视等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
3、分析:
123图书馆六个“最”:①卖旧书收益最高;②买新书价格最低;③租书价格最低;④版权保护最大化;⑤作者和出版社版权收益最大化;⑥森林因读书而砍伐最小化。这六个“最”体现了ERG理论的需求,对于旧书新书等书籍可以享受到最好的价格与待遇,使人们得到了对需求的满足。呈现“满足-上升”的趋势。
123图书馆是一个利用蒲公英商业模式、通过分红交易将群众手中闲置的图书循环起来的公益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你可以把闲置的书籍卖给123图书馆,不仅可以拿回这本书原先价格的1到3折的钱,如果以后有人不停地租这本书,你还能从123图书馆不断地拿到分红。
若要说123图书馆在公益心理学上的创新,我认为分红交易是最好的诠释。“分红”是股份公司在赢利时,每年按股票的份额以一定的比例支付给投资者的回报。分红大多使用在股票市场上,但鲜少出现在正常商品的交易中。
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上分析,首先,人们将家中闲置的书籍通过123图书馆的平台出售,这一行为不仅仅类似于实物投资,可以为未来获得效益留下机会,而且将闲置不用的书籍拿出来以便宜的价格售予他人,是给他人带去福祉和利益。
除此之外,这一行为也可以被称为“环保”。如果我们能够闲置的资源进行循环利用,能够为地球减轻很多的负担,节省许多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其次,人们根据书籍被循环利用的次数,可以获得一笔笔相应的分红。分红的形式为返还现金,人们收到现金的同时即可获得书籍循环利用产生的效益。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尔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工作的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这种产生利益的效益将会极大程度上地刺激人们使用该平台的积极性,促使人们自己主动将家中闲置的书籍通过123图书馆的平台循环起来。
除了“分红交易”,我认为123图书馆在公益心理学的另一创新在于其对会员进行了等级制度的划分,并根据不同的等级制度为会员提供不同的便利。
其实,会员等级制度这一概念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各大门户网站上并不罕见,但是将其运用到公益事业上是实属罕见,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公益心理学上的创新。
与此同时,等级制度也激励着人们继续使用此平台,会员看完所租图书,按照规定保管好图书,并在123图书馆再次租出该图书和传递图书成功后,获得123图书馆的租金返还活动,并且伴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会员等级会逐级增加,会员可以享受更多的福利,高等级的会员不仅可以用更少的租金看更多的书籍,还可以在卖出一本书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分红收益。这种会员等级制度类似于“奖惩制度”,用效益来刺激人们做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同时也对逾期不归还书籍的人们做出惩罚——没收借书时所交付的押金。这激励了分享的人,不仅使分享的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节约了资源,对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3图书馆在利用心理学在公益上做出的创新称过不仅仅应该局限于这一平台上的使用,而应该更多地发展到各项公益事业当中去,将社会上的闲置资源真正地运用、循环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4、结论:123图书馆运用了激励理论,而其运用的蒲公英模式对公益格局产生冲击,将平常分享也规划到公益模式中,降低公益门槛,提高公众参与度,更好地推进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我认为123图书馆是一个非常值得推广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