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读书,已经记不起了。
上大学的时候,一年也看不了几本,当时的时间都花去哪了呢?现在,虽说还没到嗜书如命的地步,但读书已经是生活中最不能缺少的一件,只要稍有空闲,手头没有书读就会很难受,可能已经如烟瘾酒瘾一般。
身边有朋友知道我喜欢读书,而且读得快,偶有问起如何培养读书的习惯并且“坚持”。我自知还远未到指点别人的水平,但读书教会我的几件重要事情里,除了谦虚自省(所谓读书越多越会觉得自己无知,这是亘古的真理),还有一件就是要真心诚意地分享所知,哪怕听众寥寥。
这里不谈读书有何意义?或曰读书有什么用?如果有这样的问题,我认为只是和读书的缘分还未到,甚至都不能算政治不正确,我暂无信心和热情去做说服。回顾一下我从不读书到爱读书的历程,或许是个有意义的参考。
如前所述,毕业前,我看过的书也就三国、水浒、古文观止、史记等,寥寥可数,毕业后,兴许是一个人独处多了空闲时间,先是迷上了推理小说,从畅销的东野圭吾、柯南道尔、阿加莎看起,慢慢地涉及到伊坂幸太郎、爱伦坡、钱德勒、宫部美雪等,推理小说情节精彩勾人,篇幅也不长,不知不觉就会一口气读完。
接着就轮到了历史,一直以来对历史就感兴趣,只是原来读的更多是史实,功利地希望自己知识渊博一些,读得多了会越来越去关注视角。同一段历史,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来叙述,会有非常不一样的意味,甚至完全走向极端的反面,这种冲突与推理小说的真相类似,会牵引着我一直读下去。凭着这种猎奇看了很多欧洲史、战争史、苏联、日本、美国、中国近代史的书,越发觉得读历史是个永远填不完的坑。
看推理小说和历史培养了我两个习惯,第一是空闲时随时想看书,第二是喜欢逛书店。自此之后,读书对我已经极其自然了,可以说是完全打开了新世界,毛姆、契科夫、卡佛的短篇小说,托尔斯泰、狄更斯、大仲马的文学名著,余华、王小波的长篇小说,何伟、梁鸿的非虚构写作,舒国志、蒋勋的散文随笔,甚至之前“欣赏不了”的辛波丝卡、北岛、顾城,都能让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令人享受的事情只会想更多地沉溺。
对那些想养成读书习惯的朋友,我有几点建议,供参考:
1. 不要有负担,先从自己最感兴趣的开始读起,纯当消遣,不需要想有什么用
2. 开卷有益,即使看到一般的书也算是有了对比,增强了鉴赏力
3. 多逛书店,会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书可看,油墨香味也很好闻
4. 多看经过时间检验的书,少看“畅销书”,尤其警惕腰封五迷三道的那种
5. 在阅读面还比较窄的情况下,看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是个不错的开始
6. 可以从300页左右的书看起,几天时间就能读完,容易达成成就感
7. 读完可以写个短书评,一来可以回顾思考,二来也算是读完一本书的仪式
8. 认识一批喜欢读书的朋友,和一起学习、一起健身的道理是一样的
9. 多买书,如果家里、手机上随时都有书看,读书的时间自然也会更多
10. 无需功利,也无需有鄙视链,读书是与自己对话,关乎内心成长,值得一辈子践行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