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近一个月县市两级的优质课评选落下帷幕,结果也已揭晓。我校八人参赛,斩获一等奖四个。看着那些丰硕的战果,我——一个亲眼目睹她们披星戴月,历经“抽筋扒皮”几周的磨课组成员,由衷的感叹"好事多磨",好课也需要"多磨"。
何为磨课?顾名思义,磨课是一个团队在特定的时间内,采用多种形式帮助执教教师对教学预案和试教效果进行认真研究、反复推敲、精雕细琢,以达到优质高效课的"集智"过程。
从县级优课评选报名工作结束,参赛老师们便开始着手挖掘信息技术资源,学习媒体技术,搜罗各个年级教材教参,熟悉教材。学校则分学科成立了好几个磨课团队,为参赛成员出谋划策。犹记得成立磨课团队时校长强调,将这次优课打磨活动要抓紧抓实,让每一位教师通过磨课不断切磋、研讨、设计、实践、反思,以至循环往复、不断飞跃,这不仅是为此次参赛活动做好充分准备,更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抽签确定了授课内容,各团队便开始了战前准备——磨课。我参与徐校长磨课团队。作为语文学科带头人,徐校长身先示范,调入我校时间不长,就为全校语文教师展示了她独特的课堂魅力和精湛的教学功底,让听课的老师们都为之赞叹。此次参赛,对她来说虽不是什么艰难事,但看得出她也倍感压力。
团队成员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搜集所需背景资料、视频资料、各类教学设计。徐校长精心设计了教学活动,发群和大家里一遍又一遍斟酌,修改。团队成员各抒己见,反复取舍,直到改到第八稿,达成共识,开始课件的制作和修改。一如设计,经过多次磨砺后,开始第一次授课。我们坐在教室后面记录着每一个环节所用时间,每张课件上的细枝末节,每句过渡语中不恰当的字词,听课过程中的灵光乍现……听完课后,大家在一起谈感受、说感想、提建议,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课件上的文本框,思维导图上的线条,板书设计,AR实景相机的使用技术,一次次推翻,一次次重建……破茧成蝶的过程虽历经艰辛,但又何尝不是一次蜕变和重生?
两次参赛上课在不同的地方,我负责调试设备,做好课前准备,便在楼道度过那令人焦灼的提心吊胆的40分钟。下课铃响的那一瞬间,我的使命也就随之结束,悬着的心也可落地了。
从县级到市级,回忆一课多磨的经历,大到教学设计,教学理念的改变,小到对每句话,每个问题的斟酌,都是“一课一变,一课一进”。磨课,磨的是一种思考习惯,通过“讨论再讨论、修改再修改、上课再上课”;在磨课中磨出的是思考的深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磨去的是一些不科学的思维方法和错误理念;磨的是教育的本真,在磨课过程中通过不断发现问题,发现盲点,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发现学生的个性。磨课不是一直往前走,其实每一次都是带着前一次的发现重新出发,每一次出发都是在不断地接近教学的真理。这种发现不断为自己打开一个又一个新的天地。当然磨课最重要的是以学生为本,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不管设计有多好,环节有多妙,上得有多精彩,而最终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掌握了多少。因此,要努力磨出原生态的课堂,磨出真实的教学问题,磨出自然的教学过程,磨出和谐的教学氛围。
这次优课打磨活动,无论参赛老师还是磨课团队成员们都是一次成长、一次促进。“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老师们在磨课的过程中激发灵感,碰撞思维,创新形式,在此次优课评选中参赛教师硕果累累,丰收的喜悦跃上眉梢,这也让我们倍感欣慰。
好事多磨是生活哲理,好课多磨是教育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