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到90%的问题来自于你自己时,你真的成熟了;而所谓的修行,就是把那剩下的10%,也归于自己。
“结婚6周年快乐”,我举杯的时候,内心五味杂陈……
四年前,我以为我的婚姻正在走向终结,隔三差五的争吵,让我身心疲惫。我的生活被各种问题充斥着,几乎把我逼得无路可逃。
我一直在抗争,抗争先生的莫名其妙和不可理喻,抗争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我像个女战士一样,时刻保持着战斗模式。
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社交工具的签名都是“问题妇女在线,请保持安全距离”。
而问题妇女得以下线,源于一位朋友的善举。
那段时间,这位朋友在华师大攻读“心理学”,某次的课外作业是读完一本书,并整理出作者的思想脉络。那本书是《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
她看我快溺死在婚姻里,就多买了一本送给我,反正我那段时间除了吵架也不想干别的,就看看吧。
也许你会觉得不可思议,但事实上不管跟谁结婚,结果都一样。你不能总是期望你的伴侣帮你找到真正的快乐,让你重获自信……我认为你大可留在现在与你一起生活的这个人身边——不管你们现在的状态多么糟糕……
我一直认为,婚姻中的快乐,是对方给予的;婚姻中的痛苦,是对方造成的;婚姻中的问题,自然要等对方来解决……
而现在,我却必须面对一个真相——我,才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当我意识到这点时,改变就显得迫在眉睫。我在纸上列出了三个最主要的问题:
1、 你的动机正确吗
我们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得去做某件事情,但凡抱着“我要从对方那里得到些什么”的目的去做事时,结果通常都不太如意。而不断的索取,只会让人越来越贪心,越来越缺乏自主性。
回想我结婚的动机,是想改变他,期待他变成我要的样子。可笑的是,我对此还充满信心。
2、你能划清彼此的地盘吗
我们都信奉“相爱的人,就应该合二为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一段真正健康,良好的关系,应该是彼此之间有明确的界限。换句话说,在任何一段关系里,都不要随意踏入对方的领地,守住你自己的地盘就好。
我一直看不惯我先生的几位朋友,遇到他们有聚会时,我总是以各种理由进行阻挠。次数多了,他宁愿和我吵架也要赴约。为了这事,爆发了好几次极具破坏性的争执。
他的朋友圈,就是他的领地范围,我显然是干涉了太多。
3、你的伴侣是你人生的全部吗
通常,女性都会把伴侣看得过于重要,甚至会把很多角色,都归集于对方身上。就拿我来说,我希望先生是我伴侣的同时,还是我的兄长,可以照顾我,又是我的师长,可以指引我……集万千期待于对方一身,自己岂不落得万千失望?
既然,“我”是一切问题的答案,我该如何解答呢?
我把自己从“受”的角色,转变成“施”,我开始减少对他的要求,关注他的需求。一开始特别困难,因为我不曾花心思去了解,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一旦当我用心去观察时,我才明白,他需要的并非是简单的嘘寒问暖,而是思想上的认同和理解。
2、 分清楚事情的责任人
张德芬曾经说过
我们每个人只需要分清楚三件事,老天的事,别人的事,自己的事,然后只负责管好自己的事。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混淆了这三件事,结果就是忽视了自己的事,而急于去管老天的事,别人的事。比如遇到雨季,就会成天抱怨,天总是下雨,衣服都干不了;遇到有人超车,就心里怨怼,这人怎么开车的,这么莽撞。
想清楚这点,我对于他的行为就不再那么敏感了,他没有做出任何改变,却不再那么容易激怒我。选择生气,还是不生气,这是我的事情。
3、 寻找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既然活着,就要成长。伴侣只是你人生中的一个角色,他是促使你成长的契机,但并不负责你的成长。
我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孝顺父母,努力工作,培养爱好,何必孤注一掷在伴侣的身上?
在婚姻这门课程里,我需要学习得更多,更快,因为那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终极方式。
所谓修行,并没有那么高深费解,那就是个不断修正行为的过程,需要从根本上理解,接受的只有一点:我,是一切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