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与女儿谈《围炉夜话·悟性》。
原文
(一)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
心静则明,水止乃能照物。品超斯远,云飞而不碍空。
(二)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则府仰间皆文章也。
对绿竹得其虚心,对黄华得其晚节,对松柏得其本性,对芝兰得其幽芳,则游览处皆师友也。
人生过得怎样全凭自己的修行,修行的好坏全凭自己的悟性。悟性好,再加勤学好思考,读好书难也不难;每个人都如同一个传奇,所到之处是否得见美景,学到事物精髓,也要悟性。
施
佛陀说:布施,忍辱,精进。
这简单的六个不简单呀!我自是不明白那高深的佛法,但也喜欢在生活中思考。
施。当我对施不太理解的时候,以为施只是无偿的给人东西。但在几次茶话会结束后,当看到没吃完的瓜果没人要的时候。我愣住了,那么多还蛮好的食物,难道就这么浪费了吗?我有些难过。
记得那次,是一个春天的上午。大家都走了,留下大家收拾整齐的瓜果没人带走。当时,我人在他乡,也不知道可以把这些瓜果送给谁。于是,一个人拎着大袋瓜果在路边招呼过路的人,说明原因,做起这送鲜果的营生。
我笑着对一个过路的姐姐说:“姐,吃个香蕉吗?我们茶话会没吃完,扔了浪费。”
“谢谢!不要,吃不下!”然后她匆匆而过。
……
被拒绝了很多次之后,遇见一个环卫工人。
“您好!我这有些水果,是开茶话会剩下的。但都很干净的,您要吗?”我恭恭敬敬的对她说。
她露出笑脸说:“谢谢!我正好口渴。”
于是,她拿出西瓜吃了起来。吃几口又对我羞涩的笑笑。
我对她说:“这些全部给您,好吗?”
她马上站起来说:“不好意思!都给我呀!我拿去跟伙伴们分享一下。”
她很高兴的接过这两袋沉重的瓜果,我更高兴地球妈妈的产出没有被浪费。不住的跟她道谢!在眼下这个鱼龙混杂的社会,能够相信一个陌生人,接受陌生人给予的食物,特别是免费的,还真需要一些胆量。
正在我沾沾自喜的时候,朋友过来说我怎么还不走。见我一副快乐与满足的样子,问我是不是捡钱了。我笑着跟那位大姐挥挥手,转身安心离去。
昨天,读书会也开了个会员茶话会。剩下好多水果没吃完,也是由我打包带回家 。
太多了,实在吃不完。今天,又带着孩子去杭州。只好带出来,拿到车站人多分享掉。其实,也一样用了不少时间。很多人是真的吃不下,没人要哦!后来,我想起了年纪大一些的老人可能更理解我这种心情。于是,我扫了扫周围,有没有乡下的中老年妇女。然后,走过去说明原因,终于有为大姐接受了。好开心,这些水果还新鲜,有人接受了。
经历了多次这样的分享之后,才发现。受,也是一种施,只是形式不一样。接受别人的赠予,也一样是要打开心量的。施出的有时是更高级的东西,那是信任与接纳。
像分享茶话会吃剩的水果,也要有强大的内心做支撑。去分享的时候,当能说出这是来自哪里的水果时,一个“剩”字就给了这些水果不太好的定义。反过来想想,还真是感谢接过去的那个人。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们是强大而仁慈的。这么一点东西,在如今物质越来越丰盛的年代自是不足轻重。但是,此刻,我觉得见到她们,就像见到好朋友一样。一个“朋”字,两个月,两个月的比例是一样的。所以,朋友是平等的相伴。我的递出与她的接收,其实是同一层面的感动。她们从物质匮乏的年代走来,自是不愿看见浪费。于是,见到一个像我一样不喜浪费的人有一种喜悦吧!
求
佛陀说人生的苦时,就说了求其中的一种苦。求不得。
去年,喜欢了一本书《行走》,鬼脚七写的自己短期出家的所思所感以及经历。这本书,看了又看,明白了一些化缘的道理。
我在读书会当书童,真的很感恩给我这样的机会。让人读书会是施还是求呢!我觉得就跟化缘一样,是一种修心的过程。
让人学习更多的知识无疑是好的,但是,我们读书会每天收一元钱哦!因为,想走的更远而收费。让人学习,肯定是为他自己而学习。但是,还是有些像化缘的。拿人家的一块钱,努力的为人家服务一年,让人家学有所用。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公益;有人说收钱不好,最好别收钱;有人说,不收钱不珍惜……我们之所办这样的读书会,就是为了能够一直办下去,并且越做越好,影响更多的人来学习。此心微微兮任重而道远!需借八方之力来相助!
一次,我写了一篇文章。有位陌生的朋友打赏了200元,我第一次收到这么大手笔的粉丝打赏呀!高兴的……于是,通过请求,我们成了微信朋友。我对她的慷慨表示感谢之后,跟她聊起了读书会。邀请她加入,告诉她每天一块钱,一起每年共读50本书。
她跟我说:“也不是不可以,你要是把我打赏给你的200元退还给我的话我就加入。”
于是,我退还了她200元打赏。后来,她没加。告诉我她原先是打算打赏20元的,多了一个零,还挺后悔的,那天她也并没有加入读书会。
不过,想想这位朋友还挺可爱的。后来,她加了个体验码,体验过期后说:“好倒是蛮好的,就是要付费不好。”
又过了一段时间,她说:“我入会了,虽然学了些东西也挺有用的。可是,我觉得付费了,就不想说感谢的话了。”
我默然。
又过了一段时间,她跟我说:“谢谢你带我入会!”加了一个害羞的表情。
想想,跟每一位会员互动的过程真的很有意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而一起读书越久的朋友,大家就越懂得彼此滋养与包容。读书会里面的朋友,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些变化,这同时也包括我自己。
通过这样的经历,我更理解了求的意义。
这其实有些同化缘与乞讨的主要差别:比丘乞食是因为要断除掉对自己的执着,面子啊,尊严啊,形象啊,断除掉这些没用的废物,乞丐是拿不要面子换饭吃。
我们做读书会“求人”一起读书,当然跟饭碗无关。但由于热爱,而把它发展成了事业。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的人,一定更加坚韧不拔。
施与求,都是修行的方法。施中有求,求中又有施。原来,这是一种修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