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既不是富贵人家的专属,也不是贫穷人家的私藏,而是任何一个家庭都能送给孩子的一笔无价之宝。”
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教养,教养是什么?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写到:“在我年纪还轻、阅历尚浅的那些年里,父亲曾经给过我一句忠告,直到今天,这句话仍在我心间萦绕。‘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他对我说,‘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在吃饭的时候,记住在座每一个人的口味:他是不是回族,是否喜欢吃辣,口味偏重还是清淡,喜欢吃哪国菜,喜欢吃荤还是吃素……
在帮了对方一个小忙之后,自己主动减轻对方的心理压力,向他说明我为他做的事并不是特别费功夫,也就是顺手一做。
在递剪刀、刀子等物品时,会把尖锐的一边朝向自己。
在下雨天或者开车路过水坑时,有意识地减速,以免给路人身上溅到泥水。
在进出公寓和公共场合的大门时,帮别的人扶住门方便他们进出,尤其那些带小孩的和手里拿着东西的人。
……
这些让别人感到舒服的事情,都是教养。
教养之所以让别人感到舒服,归根结底是因为有教养的你展现出了一种关注对方、尊重对方、希望让对方愉悦的态度。
让别人舒服,比起像一种生活态度,更像是一种能力。既然是能力,就是可以习得的,但要获得这种能力,就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久而久之,教养就会成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有时带孩子出国旅游,在公共场所,把餐盘里的餐盒和残余食物倒入不远处的垃圾箱内就是教养,买东西不插队,不大声说话也是一种教养,我常常提醒宝贝这些体现教育的细节。
有一种流行的教育方法:穷养儿子,富养女。是说富养的女儿不贪小利,气质非凡。生活的磨砺让穷养的儿子意志更坚强,男孩子以后要走上社会,承担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所以要穷养以励其志。
在我看来,除了给予较好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开阔女孩的视野与见识。富也是“丰富”的意思。女孩子懂得美,懂得欣赏,懂得辨别,也就懂得了自我保护,而不会被外界的种种所诱惑。
而一个真正的男人,这一生将要面对的磨难、冷眼、屈辱、挫折很多。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如此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男孩从小就应培养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作风,进行挫折教育。
然而仅仅如此就足够了吗?
无论是穷养还是富养,重要的是,要教给子女“教养”。这才是一把让他们立身处世的尺子,是一辈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教养既不是富贵人家的专属,也不是贫穷人家的私藏,而是任何一个家庭都能送给孩子的一笔无价之宝。
诸葛亮的教子书言简意深地表达了何为教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从幼时起,我便教予我的一双孩子们种种待人接物的艺术,让他们明白最基本的“是”与“非”的标准,懂得一般的事理和常识。
地铁上,不要靠着扶手,因为会让别人没地方扶。
公共场合不要大声说话哭喊,因为可能会打扰到别人。
不要往垃圾袋里丢尖锐物品,因为可能会误伤到清洁工。
答应别人的事情尽心尽力尽快完成,因为别人可能在等着。
很多人一起吃饭的时候筷子不要在菜里挑来挑去,夹到什么就吃什么。
总之,做事前考虑下你的行为对他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时常换位思考,想得周到一点。
如此修养内心,于细微处要求约束自己、观察内心的情绪,形成反省自身不足的习惯,我的孩子们也就不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把任性当个性、把粗鲁当洒脱、把说话伤人当直率、把乱撒情绪当率真、把不能和外界他人顺利建立关系与沟通当作单纯。
这些生活中细碎的事情,构成了一个人教养的点滴,教给孩子的事情,我也必然身体力行。因为我坚信,不管是穷养还是富养,只有教养,才能让他们从骨子里飘出芳香来,让他们的内在品格修养映射于外在的优雅和从容。
修养,需修外,也需修内。
很多成年人,在外看似温和有礼,可以做到对不相干的人客客气气、彬彬有礼,反而对亲近、呵护自己的人却毫无顾忌、任性无礼,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性格中最暴虐的一面给他们。
那些对外人还有所顾忌的话,会肆无忌惮的跟家人说,这不是坦诚,而是不管不顾的伤害;那些不敢在外面发的脾气,可以肆意撒在家人身上,这不是真性情,而是真自私;那些对别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到家人这里都没有了。
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在公众场合怎么有教养,对别人怎么有善意,出国怎么有礼貌,更应该花时间想想,我们应该交给孩子,如何对这辈子我们最在意的人,如何表达出教养?
平时把“请”,“谢谢”,“麻烦你”这些礼貌的语言首先送给自己最亲近的爸爸妈妈、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和身边的每一个人。
教养的本质是让别人感到舒服,这是对人的关怀。你怎样待人,别人也会怎样待你。而有教养的行为久而久之会感染身边的人,也会为自己赢得健康的人际关系。教养,使得一个人具有人格魅力。
教养,是时时刻刻惦念着别人的感受,是一生中都要不断要求自己更包容、更宽广、更能理解世界与他人的必修课。
文章节选自张华《华章》, 东方出版社授权转载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请关注公众号“最好的方法给孩子”(ZHDFFG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