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很喜欢'饮酒歌',所以想去找茶花女的歌剧来看看,而发现这部著名的小说我甚至还没有看过,于是花了一下午,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统计时间四小时三十分。在这四个半小时里,我的心情像过山车一样高高跃起然后横冲直撞,最后停在了低谷。
这是爱情。
我从来没真正的审视过这两个字,甚至一直都是带着批判的想法去看待这两个字。原因是,目光所及,没有见过一份'爱情'。伟大的感情总是要经历苦难,在苦难中焕发,在苦难中绽放。现在苦难是个稀罕物,我这样的平凡人根本见不到。
妓女,古往今来这个身份总是会惹的文人骚客们流连,有批判有歌颂,这个身份本就象征着苦难,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贞洁'的看重导致的,当然现代社会自然就不用提了,从自由主义的兴起,世界就在奔放的路上一路走下去,到现在这个词虽然还是不好听,但这词所对应的事早就不再是人们严厉批判的了,肉体换资源甚至已经成了社会的主流认知。无论男女,生得或整得姣好的一张脸细长的两条腿,就可以开始兑换资源了。拿多拿少,全看自己能放下多少尊严。甚至这已经不在消耗尊严,这种行为甚至被人吹捧,连小孩子的梦想里,都出现了'网红'这种职业,而这种职业除了少数是靠才华靠知识,更多的还是靠肉体。我认为这是时代的红利,用天生的优势换取资源,并没有太多不妥,这其实和买彩票中奖是一个道理。
在那个时候的法国,妓女虽然也能换得大量的资源,但与现在不同的是地位无疑是非常低下的,玛格丽特如果只是个穷苦的农家姑娘,是不会落入这种下场的。
就我所知,有一种痛苦叫由奢入简,这种痛苦不是常人能忍受的。妓女们象征着苦难,多数也因此而起。为了维持光鲜需要花大价钱,而想要大价钱又需要维持光鲜,这好像恶性循环一般的诅咒就埋在了这种职业里。倘若头脑不那么清醒的,很容易就在光鲜的假象中迷失自己,忘记'未来'。从这点看,玛格丽特就算不上聪明。
“对于这些妓女来说,衰老就是她们的第一次死亡。”这句话我印象深刻,这本书并没有提到太多关于妓女的衰老,但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在年轻时攒下足够的财产,年轻的肉体不是才华,不是技能,这是会随时间的推移而真正贬值的,同样伴随的还可能有不太好听的名声,所以老了之后生活大概只有痛苦。
光鲜到灰暗,这看起来或许像烟花一样一闪而过的生命,被古往今来的文人们追捧,也就不足为奇了。
爱情对他们来说,一直都是生意。我相信不止玛格丽特一人,大多数这个行业的漂亮小姐们都看得透彻。但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是,玛格丽特有了个阿尔芒。
很多男人都有一种拯救欲,想要拉出深陷痛苦的漂亮女人们。同样女人或许也会有一样的拯救欲。玛格丽特的痛苦被阿尔芒一眼看穿,同情与拯救欲就使他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女人。而玛格丽特的幸运,也是玛格丽特的不幸,也就恰好源于这个男人爱的太深。本是千篇一律的妓女的故事,被这样一个男人改编成了茶花女。
读他的爱情,让我有一种在读《伊豆的舞女》一般的美好的错觉,那爱美轮美奂,如梦似幻。然而这种错觉被玛格丽特犀利的言辞一刀划破肚子,丑陋的现实流出一地,恶臭扑面而来。而巧妙的是这肚子竟然又被阿尔芒的天真一针一线缝补好了,我相信这才是爱,真诚,炽热。
在现在看来,似乎有些'狗血'的情节,在小仲马的笔下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事情就是如此发生,但没有任何怪异或者别扭,又或者说,这种事情是注定发生,小仲马选择了一种看起来最自然的样子让它发生了。而高明的是,阿尔芒的父亲这放在现代影视剧中唯一指定大恶人的角色,在这里却是真诚而又正直。本该是古板守旧的角色却在和玛格丽特的谈判中给了这个妓女足够的尊重,甚至尊敬。无他,因为玛格丽特牺牲太多。父亲是感受到她与阿尔芒之间炽烈的爱情的,但或许经历过足够多的岁月,这种像是孩童过家家班的炽烈爱情在父亲面前虽然值得尊敬,但却是更多的要为更远的未来考虑。这之中,这位父亲所付出的代价,恐怕也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因为他的正直,却要为了孩子去摧毁一个高贵的女人得来不易的唯一幸福,这相当于直接摧毁了她的生命。这位父亲未来也只会在愧疚中过下去,但为了孩子他不得不如此做。
这里玛格丽特的奉献让我感动不已,父亲提出的条件足够吸引人,这分明是天主给她的救赎,'为恶'半生中,这是她唯一能救赎自己,经历苦难升上天堂的机会。这是让一个卑微渺小的灵魂唯一伟大的机会。那一刻我自问换了我,我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这是一项看上去是选择,实际上却毋庸置疑的选项。
只是这过程确实太过煎熬。甚至在她本来的设想中,这痛苦是要维持一生的,只是恰好她生的不治之症,临近死亡,才使她少受了些罪。却反而也引得她后悔--“如果我早知道在您未来的生活中我只要占您一年的时间,我可能不会放弃跟您一起度过这一年的愿望,至少我可以握着我朋友的手死去。不过如果我们在一起度过这一年,我也肯定不会死得这么快的。”这好像也说明了,这场是罪无论如何躲不过的。
会有人总是会觉得我们的阿尔芒愚蠢,我想恰恰是因为他的天真,才会让他能够对一个妓女爱到至深,而他所有的所谓愚蠢,只不过是因为这至深的爱让他没办法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这结局是最好的结局。阿尔芒的妹妹得到了平凡的幸福,阿尔芒虽然为自己的天真付出了代价,但这是很美好的事,人在天真时做出了足够让自己回味的事,得到过他人得不到的爱情,而这最美的爱情也永远停在最美的样子。玛格丽特完成了救赎,我相信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所做的伟大的事终于能压过她作为妓女这一身份的自卑。她失去的尊严也因为这选择而如数奉还,甚至变得更加伟大,足以让后人传唱。
也看了歌剧,歌剧版做了些删减改编,其中一句词很深的因为我的脑海里,是玛格丽特(歌剧中改了名字,由卑微的雏菊,改成了高贵的紫罗兰。男主角的姓氏也从低谷变成了高山,抄自简介)在决定离开后与爱人的对话,她在离开前唱到:爱我,阿弗莱德,如同我爱你一样深沉。
歌剧版的结局是玛格丽特弥留之际终于等到了爱人回来,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尽释前嫌。最终死在了爱人的怀里。但其中的歌词却又道出了另一种悲剧,“快去告诉医生,我的阿弗莱德已回到我的怀抱,告诉他我要活下去啊!但倘若你的归来都不能挽救于我,这世上将无人能令我重生。”
于我看来,这改编的结局却是不如小说的结局了,而且这个结局相比小说更加残忍,它在玛格丽特弥留之际却给了她希望,这留下的痛苦,这心中会产生多少对命运的怨恨,我们就不得而知了。相比之下,小说的结局,死对于玛格丽特是一种真正的解脱,死亡意味着终于能够道出真相,死亡也意味着爱人终于能了解自己的伟大,同时也为这一段悲剧画下句号,能回忆起的都是美好。而歌剧版,相当于上一个故事结束,下一个故事刚刚开头,女主角就离开了人世。这种撕裂感,令人非常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