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到文友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我为什么不选择辞职写作》,看完心有戚戚然,文章内容不能太赞同了。
就像作者文中说的那样,某一时间段, 人会陷入一种茫然无措,不知道要什么的状态中。踌躇,但不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想用力去做事,却感觉手脚无力,像被什么东西束缚住一般。
想要的太多,不想放手的也太多。于是乎,突然发现,当写作不再是一种自娱自乐,当爱好被资本腐蚀,披上了金钱的外衣,一切似乎变得不再美好。
有人说不以赚稿费为目的的写作都是耍流氓。人之所以比动物先进,是因为人进化到一定时候,有了自己的思想,他可以精准的知道什么对自己最有利。人之所以比动物复杂,那是因为人比动物贪心,既想要眼前的现世安稳,还想看远处的繁花似锦。
所以,注定人是活得很累的一个物种。
很多人认为,所谓写作,不就跟学生时代写作文一样。坐在电脑旁,敲敲打打,四十五分钟成文。写文章,哪里有这么难?
写文章,真得没有这么容易!
如果单纯是爱好,天马行空如神来之笔,想吐槽什么吐槽什么,想风花雪月就风花雪月,想小桥流水就小桥流水,想阳春白雪就阳春白雪。这也倒是惬意,因为文随心动,我手写我心,奈何谁,谁又奈何之?
但倘若把写文章商品化,自嗨的同时想挣个馒头钱、下酒菜什么的,那就不能随心所欲了。首先,自嗨肯定是不行了,文章要有温度,要有共情,不能只自己嗨。带别人嗨的同时还要有观点输出。说白了,你要写读者爱看的,而不是你自己爱看的。
这有时候就有点难了,写文章累也就累在这,因为这是一项看似不费劲,实则很伤神的脑力竞赛。牛逼如咪蒙,才华如周冲者,他们写起来看似不费劲,其实为了一个选题有时候也是绞尽脑汁的。所不同的是,他们有自己的智囊团,有团队战略。但,最终他们拼的还是脑力,谁的脑容量大,谁的脑洞大开,谁的观点新颖,谁的文章同理心,共情度高,谁能成功get到读者的痛点,谁的输出更有价值,谁就能独领风骚,独占鳌头。
我羡慕他们,但我却成不了他们。因为任何一个大咖的崛起,背后都有别人看不到的努力跟心酸。当年,周冲放弃公职,蜗居在某地写作,也是几乎写到昏天暗地、弹尽粮绝,但她最终靠着毅力熬过了那段艰难时光;咪蒙出道前,已经是很成熟的媒体人,有着数十年的经验积累,第一次创业也是血本无归,也会忙到连生病住院的时间都没有,但最终她还是以吃小龙虾的拼搏精神把自己练成了宇宙第一网红。
我知道自己的斤两,所以我不敢贸然辞职,虽然我很想这样做。
我向往自由,不喜欢被别人的条条框框拘束着。我这人怕麻烦,不想跌进复杂的人际关系里,三刀四叉的去处理那些盘根错节的人情世故。我这人脑子走直路,虽然很多面子上的话,哄人开心的话都可以信手拈来,却不想拿来用。
如果是十年以前,我会很任性的,全心全意的去做一件事。如果是五年前,我也会毫不犹豫的,自断后路,去赴一个未知的未来。但今非昔比,我任性的同时,也会考虑成本问题。时间成本,沉没成本,机会成本,在财迷这统统都跟钱有关。
而且,我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般,其实只是走出了第一步。虽然这一年也算小有收获,公众号、百家号、企鹅号、头条号、大鱼号,这些自媒体都悉数玩了个遍,但却整天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并没有一个很好的状态。
基础尚不稳,一旦辞职,等于釜底抽薪,会横空滋生很多压力。而一旦爱好被经营成唯一的谋生手段,粮草补给万一跟不上,会让自己陷入一个急功近利的闭环中。这种状态,对于一个初学者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虽然我想自由飞,虽然我不喜欢这种打卡上班的工作制,虽然我想把人生归零,再战一次。但一个声音在提醒我,尚不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我就这么矛盾着,想要太多,又不舍得撒手。于是,把自己搞得很是疲劳。上课,读书,看样文,分析别人的文章,选题,找素材,写稿,改稿,业余时间就那么点,还被挤压一空。
突然,我感觉我必须沉下来,慢下来,一步步走,要想有源源不断的输出,靠的不是突击,也不是现学现卖。若根基不稳,大厦拿什么经受十级震感?
现在要想的不是为什么想辞职,而是找到自己的短板,去修正。以信徒的姿态,去输入,去沉淀,去完善。笔可以动的慢一点、迟一点,但知识的积累,素材的积累却不可以慢下来。
一辈子的事情,何必心太急?
写作路上的辛苦,谁写谁知道,低头族、熬夜族、神经质族的多重组合体,说的就是我们这种自诩有点才情的,对生活尚有追求,染尽了人间烟火依旧有颗不死的八卦心、偶尔追求点小浪漫、在别人眼里很傻很天真的一群有情怀的人。
如果你身边有个我这样的神叨叨,请高台贵手,允许她胡说八道,一边做梦,一边写作,一边又怀揣一颗想辞职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