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对于孩子们而言是“跳泥坑”的好日子。我带了雨鞋和雨伞到幼儿园去接Super。一出班级的大楼,她就奔向了园内的草坪,又蹦又跳的开心极了,而且还唱起了幼儿园学的儿歌:“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边唱边舞动着自己的小手。
冲出教学楼的小朋友越来越多,加入“跳泥坑”队伍的却一直寥寥无几。
“过来,过来,你别碰,你别碰!”
“回家了,回家了”
“走了,走了,快点!”
“过来,过来,衣服都湿了!你看这衣服脏的!”
“起来,你给我起来!”......
欢乐的氛围被家长焦虑的情绪冲破,嘈杂的声音让我的心理节奏都有些混乱。
曾经有一位心理咨询师,她在她们的心理督导课上对她的督导老师说,我特别想像个孩子一样坐在地上,不!最好可以坐在雨后的泥水里,什么都不顾的玩着水,玩着泥!
表达完之后,她在督导师的鼓励下一点点从椅子上滑到地上,坐在地上,哭了......她说那是一种解放的哭,一种释然的哭!
之前我听到她的表达时,感觉不可思议。直到我亲眼见证了孩子们雨中的欢乐被剥夺,才理解了那位心理咨询师多年的压抑和难以释怀的委屈。
作为一个成年人,也是从儿童时期走来的,下雨、下雪对孩子们而言是美妙的时刻。可是这种美妙居然被衣服脏了、湿了这样的理由剥夺。
看着那些被抱走,拖走,夹走的孩子,我特别想问问让他们走的理由是什么呢?如果是衣服脏了,湿了?
那我想知道,对于一个三到六岁的孩子,在炎热的夏天衣服难道不是一天一换吗?为什么这会成为不让孩子玩耍的理由?他们的父母到底进入了一个怎样的思维怪圈?难道玩耍对于孩子而言只是拿起手机或者进入游乐场的时刻吗?
借助环境帮孩子建立自信:
我记得一天早上我送Super上幼儿园,也正好在下雨。刚出门就看到一个孩子的姥姥拉着她,打着伞在雨中踌躇,她正在考虑下雨了还送不送孩子去幼儿园......
这时候看到另一位送孩子的老人,带着孩子回来了,说是走到半路雨下大了,就把孩子带回来了,今天不去了!受了这种影响,正在踌躇的那位姥姥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
我带着孩子上了车,她教我一起唱着“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的歌谣。雨下的越来越大了,在等红灯的时候,Super大声喊道:“雨变成了帘子,贴在我们的窗户上了!妈妈,你快看呀!雨变成了帘子!”“那你想不想摸摸雨帘子?”“想呀!”我把窗户摇开,她伸手摸到了她的“雨帘子”!
到了幼儿园,她站在教学楼旁边,让从房顶顺管道留下来的雨水冲干净了她的雨鞋,又在雨中跳了会儿“房子”。进了教学楼我把她放到沙发上,把水擦干净,衣服从头到脚换了个遍,脱下了雨鞋,穿上了袜子和运动鞋,一切都是新的,我说:“你是个新宝宝了!”。
07:57我们走到班级门口,当时只有一个小朋友在班里。Super开心极了,说自己是第二名!老师从班里出来迎接这个没有迟到的小朋友!我看到Super满脸的骄傲和自豪!
就在这个雨天,20人班级的出勤人数只有12,这12人中还有两人因为下雨吃过午饭就被接走了。一场雨淘汰了一半的人,雨对于他们来说留下来的是“讨厌的”,对于另外十位小朋友是幸福的,是能够体验自己价值的。
很多家长反馈说,一下雨孩子就不想上幼儿园了,那是孩子不想上,还是我们家长首先不想送了呢?我们很多时候怪孩子不够勇敢,做事不能够持之以恒!那我们有没有给过他们勇敢的条件呢?
下雨只是一种天气,糟糕还是快乐,完全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我们把每一个雨天都打造成游乐场,打造成快乐和骄傲的教育环境,或许每天临睡前孩子都会高兴地说:“妈妈,明天还会下雨吧!”
雨中的寻宝活动:
2015年7月的一天,革特正在八达岭滑雪场酒店举办青少年的节奏之旅集训。下午四点的时候开始下雨了,我让陈老师带着40个小礼物上了酒店旁边的山。这些小礼物被藏在路边,压在石头下面,插在地上的土缝里......
一些操作好了,陈老师在山上冲我摆手示意,并且发微信向我炫耀他把宝贝藏得很隐蔽,孩子们不可能全部找到!
我让小学员们停止训练,一起玩儿一个游戏“上山寻宝”。所有队员分成两队,看哪一队寻得的“宝藏”多!
从“开始”口令下达的那一刻起,孩子们就像箭一般的飞了出去!“我找到啦!”“太棒啦!”笑声,喊声交织成一片!
半个小时后,40个宝贝全部都落在了小学员的手里,他们那骄傲的劲头就好像征服了世界!
两队人打了平手,按照革特的竞赛规则是不允许出现平局的,两队都要做俯卧撑!这时候两队边做边喊着口号:“超能做,超能做,超能做完勇敢做!”“勇敢做,勇敢做,勇敢做完超能做!”(两队的名称分别是超能陆战队和勇敢无畏队)做完后大家湿身抱在一起,炫耀着寻找宝藏的刺激和雨天寻宝的乐趣......
我当时就在想,在以后的雨季,你们脑海中留下的是什么呢?
革特教育·田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