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安排了一周的员工心理关怀培训,非常荣幸获得参训机会。自己这一两年在心理学上花了不少时间学习,有所感悟,但因为是在网上的学习,在反馈和体验上比较缺乏,内心始终对一些东西难以笃信。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专业的心理学学习,自己最重大的期望就是能够更多的认识自己,看到自己更多的潜意识。
第一天的课就让我感觉太超值了。大量的专业概念,让我有点难以消化,只能慢慢体会。就我印象最深的一组概念分享一些大概的感受吧。
(2)
自我和角色。
我们要活出自我,但又无处不在的受到角色的限制。我是父亲,要承担起更大的家庭责任;我是丈夫,要履行好丈夫的义务,更要好好爱妻子;我是儿子,应该孝顺父母;我是一名员工,要遵守公司规定,尽职尽责;我是中国人,要遵守中国的法律,和道德准则。我们有无数的角色,在每一个角色中,我们既有外在的角色特点,同时,也有内在自我做支撑(感觉可以用人穿衣服来类比,身体是自我,衣服是角色),两者缺一不可,关键是平衡,更关键是平衡之后的超越。这一切是从哪里开始的呢?这是一个关于我从哪里来的问题。
我们的自我和角色最初是由和母亲的关系构建的。当我们在2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时候,我们要去探索这个世界,母亲在我们身边,帮助我们成长,同时,又设定一些规则控制风险。当母亲规则太多的时候,角色强于自我,自我被弱化,一辈子会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当母亲规则太少,任由孩子成长的时候,自我强于角色,肆意妄为,一辈子估计会有点短(进监狱的可能性比较大);还有第三种情况,母亲做的太多,让我们没有成长起来,最终成为妈宝男,自我和角色都弱;当然,最佳的状态,就是成长和角色达成平衡,然后,在平衡中形成螺旋上升的态势,自我强大,让角色更加圆润,角色更好的适应这个世界,让自我有更大的成长空间。所以,在这里,我开始有点理解60分妈妈的重要性了。
古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还是很有道理的,和母亲、父亲在最初形成了上述的自我和角色的定义之后,成年以后基本无法改变,那就是已经写好的人生剧本。
(3)
这个剧本可以改变吗?
当然可以,分两步:第一步,看到这个剧本,了解这个剧本,这就是心理学的最大价值和意义;第二步,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改变,一个小的行动接着一个小的行动,让行动变成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后面这一步大家是耳熟能详吧,道理都懂,只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心理学能够解决这个从哪里开始的问题。
(4)
最后再强调一点,人性是如此复杂,我们所有看到的、懂得的、理解的,都只是局部。在这些规律之外,还有着无穷的空间和想象。就如鲁米的那首诗:在是非、对错之外,还有一片大大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