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拍卖预告】焦点拍品展示
藏品名称:汉代谷纹璧
编号:TWPM—888322
规格:重 425g/ 长 24.2cm/ 宽 17.9cm
类别:玉器
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玉器,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也是"六瑞"之一。《尔雅·释器》载:"肉(周围的边)倍好(中间的孔)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从考古出土的实物看,古人在制作玉器时,对于玉璧的孔径与器体的比例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因此今天我们习惯上把宽边小孔径的圆状器统称作璧,而窄边大孔径的称为环,玉璧是中国玉器中出现最早并一直延续不断的品种,是很重要的瑞玉,战国至两汉是玉璧的鼎盛时期,,花纹形式多变,饰纹种类极为丰富,使用范围大增,数量也属历代之冠。
古玉中礼玉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按照古人万物皆有灵性的观念,认为美石--玉是山川的精华,上天恩赐的宝物,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灵性。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周礼》把壁、琮、圭、璋、琥、璜等玉器作为"六器"、"六瑞"。实际上玉礼器出现相当早。良渚文化中就出现大量玉琮、玉璧,数量之繁多,制作之精美,后来的历朝历代只能望其项背。
汉代玉璧沿袭了战国的风格而又略有变化。玉质仍以白、青、碧玉为主,但壁的形体加大,有的直径达30直至50厘米以上。透雕的龙、凤、鸟纹较多。壁上的谷纹,蒲纹颗粒大而稀疏,起凸浅,谷粒上部浑圆。玉璧边缘加宽,立缘剖面呈方形,明显不同于战国时的三角形立缘。同时组合纹饰更为流行,有的还饰以吉祥文字。到了东汉,壁体加厚,外缘立面略有弧度,但数量渐少。
此玉璧为汉代风格,扁平圆形,厚薄均匀,中有对钻圆孔,深浅合适,玉璧因长期埋在土中的玉,表面则形成一种白色的粉状氧化物—鸡骨白,玉质灰青,包浆满布。两面纹饰相同,璧肉利用减地与浮雕技法满饰排列有序的谷纹,充满秩序的律动感让人视觉愉悦。璧缘一端以镂空技法,透雕出廓螭龙,螭龙曲颈扭体,四周围绕流动的云气。其中从螭首到蹬踏有力的四肢,若能以书画的散点透视加以细致审视,则螭龙似能在流云中美妙腾跃,让人有更立体的视觉感受,也是西汉玉器最引人瞩目的美学密码。
玉璧,是中国古代玉文化中最为核心的一种玉器,它的历史延绵了5000多年,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中,玉璧象征着美好的意愿和高贵的品质。当年,林徽因设计的国徽图案就是以玉璧为主体。考古发现,玉璧最早产生于距今约5、6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清朝,都有不同形制和纹饰的玉璧出现。玉璧的应用范围也极为广泛,既是权力等级的标志,也可用于佩戴,亦能作为随葬品,同时又是社会交往中的馈赠品或信物。
玉璧的用途,按古文献记载和后人推测,一为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河、祭星等。二为礼器,用作礼天或作为身份的标志(《周礼春官宗伯·典瑞》所云:"子执毅璧,男执蒲璧"之类)。三为佩饰。四作珐码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腐用。玉璧的这些用途在春秋战国时代几乎都存在,都可以从古文献及现代考古发掘实物中找到证据。
此汉代谷纹璧色泽斑驳,然沁色自然,良渚玉璧形制,源自崧泽文化,即有权力象征的意义璧形石斧和有尸体不朽等神秘色彩的璧形玉晗。从这个意义上讲,玉璧是一种更趋神化了的权力的象征物,做成圆形,所谓“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圜,象天”,当然表示其权力是上承天意,有着难以言喻的收藏价值,极具收藏。
文章作者: 南京永欣拍卖武总监|责任主编 ycgbwg
原标题为:百家收藏资讯精品推荐| 汉代谷纹璧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