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女儿说写了篇文章,但是不想给我看。我觉得很奇怪,问她为什么不想给我看呢?她说:“因为上次给你看完之后,你全部指出的都是缺点,好像没有一个优点,这次给你看,你肯定又会挑出很多毛病,所以干脆就不给你看了。”
她的回答立马让我想起了上一次她把作文递给我,我确实一眼就只看了作文的不足之处,比如字写得不够工整,开头不那么有吸引力,错别字太多,描写不够生动等等,最后只是很敷衍地说了一两个优点。听完后,女儿立马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原本自以为写得还不错,满怀期望地等着我的夸赞,却没想到换来一大瓢冷水。
难怪这次在我还没看之前,她就给出了一个预设结果。我意识到自己上次打消了孩子的积极性,请她再给我一次机会,这次绝对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她半信半疑地把作文拿给我。拿到文章,我便开始四处去寻找优点,一一总结出来:“首先,这次的字比上一次工整许多;第二,字数也写满了500字;第三,开头就给出中心句,让人一目了然;第四,第二段介绍了游戏规则,第三段再举例子,结构清晰;第五······”
就这样,一不留神就有理有据地说出了9个优点,孩子的表情也由最初的苦瓜脸变成了灿烂的西瓜笑脸。最后我问,那还要不要指出建议?她自己肯定地回答,要。于是,我在早已经挑出的好几个缺点里,选取了一个最关键性的改进意见,孩子也欣然接受。反馈效果显然比上一次要好得多。
这一次,我预先给自己心理暗示,提醒自己去发现她的优点,就有意识地带着发现美的眼睛去寻找,并且给出了结合实际的夸赞,让孩子感受到了真诚。当她获得了鼓励,确认自己的努力被看见,也就愿意去听取其他的改进意见。
反之,上一次她满怀期待我的鼓励,却得到了诸多不满,积极性被打消,那些意见也丝毫听不进去。不单只有孩子喜欢八分表扬,二分期许,对于成人来说也是如此。
在我们头马俱乐部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反馈环节就是点评,这其中的点评也以陈述式的表扬为主,比如“我看见你在演讲中加入了语言对话的内容,这让听众感觉到有画面感。”头马要求点评员先发现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真实存在的几个优点,再给予一两点意见建议,既帮助演讲者收获了信心,同时也更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见。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空洞的表扬,或者是结果性表扬,又很容易起到负面作用,比如孩子如果考了100分,家长就给予“你真棒”之类的表扬,就很容易让孩子误以为家长是因为这个结果才给予肯定,就会让孩子有很强的胜负欲,过度追求结果,适得其反。
总之,要达到激励他人同时又帮助他人更进一步的正向结果,最好的做法是多一点以过程事实为依据的表扬,少一点指责性的批评。学会有效的反馈,也能让我们受到更多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