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心得】
对于孩子的情绪,大人习惯了转移、否定、打压,正确的做法是给孩子无限的爱和支持,让她们学会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共处。情绪的支持和认同,只是去接纳孩子的情绪,不去阻止或是否定,但行为规矩还是要遵守的,并不会宠坏孩子。
【21/22心得】
若菱同一天遭遇了朋友的背后插刀,丈夫的出轨。源于童年被父母欺骗,答应出去玩十有八次会落空、母亲重组家庭有了妹妹,又有了背叛、被遗弃的痛苦感受。这些痛苦感受,没有得到合适的疏解,身体就形成肌肉记忆,习惯要一种化学的东西,叫胜肽,就像吸毒的人要吗啡一样。我们的遭遇是配合我们需要的那种情绪而产生的。
忽然之间,就恍然大悟了。童年的爸妈,一强一弱。爸爸打妈妈的时候,妈妈成了弱者;妈妈一意孤行的时候,爸爸又成了弱者。工作以后,斗领导。成家以后,斗婆婆。恋人间,上下级间,亲友间,仿佛都在重复这种强弱对抗的模式。要么在和强者对决中,极力保护自己。要么在看到弱者时,极力保护弱者。
妈妈一意孤行,是因为爸爸太谨慎,从来都拿不定主意,又太小心眼没肚量,别人拿完主意,他又一万个意难平。爸爸动手打妈妈,是因为他像孤儿一样长大,亲友的帮助很少,他只能依靠自己,也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妈妈是七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长大,小时候蒸馒头,总会独独给我妈蒸一个白面馍,因为姥姥怕剌着小女儿的喉咙。在妈妈心里,大姨家的事,舅舅家的事,都跟她有关系,优先顾别人了,自己家的事就多少被耽搁、被冷落了。爸爸动手的时候,记得我上小学二年级、四年级,整个不知所措。从初中开始,对爸爸歇斯底里,只要他一跟我说我妈的不对,好像是要弥补之前自己的无力。没能在爸爸动手的时候,阻止爸爸,保护妈妈。当时就想,长大如果当警察了,第一个把我爸送监狱,就因为他打我妈。加上后来遇到一个控制欲强的对象,一年多的打压,分开后,你就彻底告别委曲求全了。你只会据理力争、针锋相对,不允许任何人在尊严上随意侵犯你,并且开始追求绝对的思想独立,不被任何人洗脑。
弱者有他的不幸和局限,强者有他的极限和无奈。在争执中也发现,强势的人也是一片好心,只是方式方法有问题。弱势的人都有惰性和脆弱,思维上行为上心理上。
帮助弱者,对抗强者,仿佛成了自己的人生模式。表面是救助别人,实则是救助曾经无助冤屈的妈妈、爸爸、自己。
看见、接纳、放下。
看过一个视频,里边提到,农民的孩子会第一个到公司,很勤奋;富二代很会来事,人际关系很好。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清高,不合群。发现自己就是,习惯了单打独斗,不会跟人合作,也不愿意跟人合作。所以,到哪都是一种被疏离、被孤立的状态,自己也习惯了这种若即若离的状态。
以前觉得《少有人走的路》出自上帝之手,现在觉得《遇见未知的自己》更是如此。它仿佛能揭示出你的情绪开关,也能显示出童年就被写入的人生模式的程序代码。你的情绪你的行为,都给你解码了,所有的人都成了来渡你的人。
都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功课,帮助弱者,原谅强者。学会合作,接受指导,学会配合,有自己,更有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