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豹CEO傅盛在《认知三部曲》中写道:
记得有段时间,我非常忙,各种会议满天飞,效率很低。我当时就想,难道当年乔布斯会比我更忙吗?归根到底还是我的管理方法不对。于是我不停地追问自己,如果现在让工作时间少一半,我能不能做得更好?当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这个问题时,我突然意识到——我忙的根源其实就在于自己认为太多事情都很重要。怎么让管理变得更有效率?本质是减少真正所谓管理的量,增加判断的量。增加帮团队在关键点做决定和梳理目标的量。核心是转换思维,培养做判断的能力,而不是勤勉工作的能力。勤勉工作只是基础。假设一下,如果只花一半时间,我们能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顺着这个方向想,我们就需要给很多事情不断划分优先级。
如果用正向思考,我们会怎么想?我们肯定会这样想:怎样才能增加我的时间呀?我是不是可以每天少睡点觉?比如早晨5点就起床?我每天的健身时间是不是能缩短一点?
但实际情况却是这样的:在我们增加了工作时间后,没过多久,我们就会发现,新增的时间很快又被新的工作填满。为什么?这是因为工作是会自我膨胀的。
相反,傅盛的这种方法却非常有效。这是因为,当我们开始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的时候,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才会浮出水面,我们才能真正看到事物的优先级。因此,如果顺着这种思路继续下去,我们就会发现,也许我们能够砍掉90%可以做但不应该做的事情。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的作者加里·凯勒也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他是如何通过做减法获得事业成功的。
在创业的第一阶段,加里·凯勒用10年时间创办了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他做得非常顺利,信心满满,觉得公司很快就会把业务拓展到全世界的各个国家。然而,就在这时,公司突然全面陷入困境,尽管他做了各种各样的努力与尝试,可公司的业务还是一团糟,没有任何起色。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的老师出现了。老师问加里·凯勒:“你觉得如果要扭转现状,你需要做些什么?”加里·凯勒困惑地摇了摇头。老师在墙上写下了14个关键职位,说:“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就能扭转整个公司的尴尬处境,那就是把我标记出来的14个关键职位指派给真正能够胜任的人。只要你选对了这14个关键职位的人,整个公司就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就这样,加里·凯勒做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他先把自己解雇了,从公司 CEO 的位置上退了下来。然后,他开始专心地去找那14个关键职位的人。结果,不到3年的时间,这14个人就让公司实现了持续盈利,而且利润连续10年以40%的速度增长,从一个地区性的公司迅速成长为一家全国性的公司。
谁知,这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14个人虽然能完成他们承诺的大部分工作,但有时最重要的工作反而没能完成,从而导致整体工作陷入困境。于是,加里·凯勒决定简化他们的工作,从“本周需要做的几项工作”到“本周最重要的三项工作”,再到“本周最重要的两项工作”,但还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最后,他决定试试“只做一件事”这个办法。他问他们:“你本周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什么?哪一项工作一旦完成,就能让其他工作变得简单或者不太重要?”这个办法是他在绝望中想到的,却再一次给他带来了惊喜。结果是,这14个关键人物的业绩直线上升。
有了这两次陷入困境的经历,加里·凯勒因此意识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每次公司获得巨大成功的时候,都是他专注于做一件事的时候。于是,加里·凯勒想到了这样的问题:每个人每天都有24个小时,为什么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那些成功的人为什么能够完成更多的事,达到更高的目标,赚到更多的钱,拥有更多的东西?如果我们把时间看成一个人事业的原始资本,那么,每个人的原始资本都是每天24个小时。
成功的人是怎么分配他们的原始资本,并得到远远超过别人的收益的?加里·凯勒认为,答案就是:成功人士的所有行为和精力都紧紧围绕着他们的目标来进行,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放弃了很多可以做但不是必须做的事情,从而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
事实上,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要想取得最好的效果,就要尽量缩小目标,不断在目标管理中进行权衡、筛选,不断思考,直到找到那件最重要的事。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但到底是哪一件呢?这时,你需要问自己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为什么做了这件事,就能让其他事变得更简单,或者不必再做? 加里·凯勒给出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建议,那就是倒推法。首先考虑长期目标,然后一步步往回想,倒推出现在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究竟是什么。现在,我们来想一想:
为了实现长期目标,我未来5年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为了实现未来5年的目标,我今年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为了实现今年的目标,我这个月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为了实现这个月的目标,我这周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为了实现这周的目标,我今天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为了实现今天的目标,我现在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这就是目标管理的减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