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提出,时间是不可能被管理的,我们要做的是开启心智,自我管理,深信“一切靠积累”的力量,这样,时间就是我们的朋友。这本关于个人心智提升的书,初觉,书中融入了一些心理学、神经科学…的理论,用理念、道理、例子具体阐述,描述了我们如何和时间成为朋友。其正文分为困境、醒悟、现实、管理、学习、思考、交流、应用八章,每一章分别去论述。
———本次拆书:困境、醒悟。
困境
1.困境中讲到的这个场景,有点夸张但很形象。明明是想读一本书,却中途被各种外界事情、内心的冲动所左右,一会儿找点吃的,看会儿电视,刷一会儿手机…惊觉时,2个小时过去了,书一页都还没翻过。这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你我并不陌生,明显是自制力差的典型。(如果一个人不将读书看作目标并监测自己的行为时)
2.很多人,表现既勤奋又懒惰,在勤奋的同时,也随时展露懒惰的倾向。这其实反映了对“时间压力”的恐慌,因此他们会终日不忘寻找捷径,美其名曰“提高效率”,甚至寻找不合实际的捷径,来应付没时间的事实带来的恐慌。
3.但现实中同样存在一类人,面对同样的困境,他们以另一种状态生活,从容、善于化解压力,并小有成就。
为何时间不够用?为何会出现上面前两种尴尬局面,但就是同时有些人游刃有余呢?
这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想做的事情太多;效率太低;状态不佳;注意力不集中…没错,问题出现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通常想想改变现状,去诉求管理时间,但时间本身无法被管理,因而仍旧未能改变局面。其实,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而这,也是真正能改变自身问题的方法。
我们超级羡慕自律的人,他们可以把时间安排的井井有条,休闲娱乐也绝不含糊,成效甩我们很远,期待自己也能成为自律的人。
接下来的章节,就是讲如何通过积累,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获得心智解放。
【摘】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
醒悟
心智(Mind)究竟是什么?
李笑来这样定义,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心智不是固定不变的,心智可以发展,可以培养,可以重建,甚至可以反复重建。而要成为时间的朋友,须开启心智。
【摘】当有机会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人们常常会问:“学这东西有什么用呢?
而“不知道那东西(对自己)有什么用”,恰恰是一部分人(更多一些)决定不学的原因,同时,它也是另一部分人(更少一些)决定去学的原因。
不知道一项技能具体有什么用,大部分人就不会去学,比如说,因为不了解也不感兴趣,不去学很正常。但另一种人,反正不知道有什么用处,不如试试看,先学下来。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差异,他们观念不同,做出的选择不同,行为亦不相同。
是,人们可能基于一模一样的原因,做出相反的决定。正是基于同样的依据,就能做出不同的判断。这里的局限性,运用心智的力量会让自己摆脱。
想到蔡康永有一段戳心的话: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李笑来在这强调的是,不知道有什么用,不如试试看,以后会在其他事情上有用,而你所学,已经成为心智的一部分,或许将成为一种宝藏,技能体现的价值在未来体现。这种判断和心智模式,是抱着开放、学习型心态,不断去积累沉淀。
游泳和英文在一部分人眼中是以简单or困难作为判断标准来做出选择,前期因为畏难、怕麻烦不去做,后期因为不会,将有可能把握不了机会。
戳中的是,在适当的年纪,该学的技能一定要学下来,也许当时不知厉害,但真正用到时,这技能会与不会,结果有很大差别。
【思考】
行动,就少些后悔。现在,开始。新的一年,计划、愿望清单、想做的事,不要让它们只是堆文字躺在那里,又一次。一天最少读10页;一周四次运动;演讲能力锤炼…
启发很大,惭愧之前自己就是既勤奋又懒惰,甚至用假勤奋掩饰懒惰。但时间看得见,把时间投向哪里,怎样使用,结果不会欺骗自己。
坏的结果总要去面对,分析问题在哪里,找到自己的痛点,正是改变的开始。要想改掉一部分旧习惯养,成新习惯,唯有积累和坚持替换旧习惯,让新习惯产生的新神经通路强过旧神经通路。妄想渐进式突变,很难,而这是很多人急于求成发想法。
所以,明白并接受这个道理,是自我心智提升的一部分,而一步一步行动的积累,同样会印证心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