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路径
第一节 自我反思
一、自我反思及其意义
☛ 杜威(J.Dewey)提出反思思维,是指对任何信念或假设,按照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导出的结论,去进行主动地、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
★ 自我反思是教师立足于自己的实践经验,通过深刻的内省来调控自己的而情绪和行为,整合自己的知识和信念的活动。
● 首先,自我反思强调对问题的深度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究性的思考。”
● 其次,自我反思是循环推进、逐步深人的。自我反思的过程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步骤: (1) 反思者因某一实践情境而产生探究的冲动; (2) 确定情境中隐含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思考解决的路径; (3) 在实践中检验问题解决的思路; (4) 如果问题成功地解决了,这种解决的路径就成为一种经验的模式,用以指导以后的行动;如果问题没有解决,反思者就会重新思考新的解决办法。
☛ 美国学者波斯纳(G. J.Pose)于1989年提出了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我国古代也不乏对反思的陈述,如“吾日三省晋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切己体察,着紧用力”等,这些都强调了自我反思的重要作用。
★ 自我反思教学研究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第一,自我反思是提升经验的桥梁。经验扎根于具体的情境之中,但由于情境是不确定的,是最息万变的所以经业的知识往也是难以传授甚至是无法表达的。
第二,自我反思是锤炼思维因为有了反思经验才有价值。一个能够像专家的工具。
第三,自我反思是追求卓越的动力。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最高需求是认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二、基于自我反思的教学研究
★ 按照自我反思的水平和层次,将其分为三种类型:事件记录型、他人比较型、自我批判型。
(一)事件记录型
★ 事件记录型反思是指教师把自己经历过的或正在进行的关键活动事件记录下来,以供分享、保存或后续研究之用。所记录的事件往往蕴涵着值得探询的教育问题或有价值的思想。
★★ 需要思考的问题:
● 这节课上,我在目标设置/情境创设/引起动机/课堂组织/环节过渡/重点把握/难点突破//问答/理答//作业设计等方面处理得怎么样?表现在哪些地方?
● 在今天的教学中,最令我兴奋/沮丧/激动的事情是什么?
● 本周我最成功/失败/有风格的课是哪一节? 哪些事件能证明这点?(是充分的准备,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变化,教学环境的布置还是其他?)
●本学期,我在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教学观念上是否发生了一些变化?哪些事件能够体现这种变化?
●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印象最深的关键事件是什么?
★ 事件记录型反思的另一个关键就是根据确定的问题,选择记录的重点,详细描述那些与反思问题相关的场景,放大那些能够揭示问题意义的细节。
★ 有效开展事件记录型反思:改变教案的格式(教案右侧留白)、使用便签本、使用数码储存设备
(二)他人比较型
★ 他人比较型反思是把自身经处与他人经验对比,从不同的视角,发现并澄清自己的问题和优势。
★★ 需要思考的问题:
● 我的课/教案/作业设计与某人的课/教案/作业设计有什么不同?
●我的讲解和某人的讲解有什么不同?
● 我的课堂组织/教学评价和某人有什么不同?效果有什么差异?
●某人的课件制作/情境创设/问题设计/作业设计与批改/课堂组织与管理/教学环节等给我有什么启示?
● 我的教学风格与某人的教学风格最大差异在哪里?各有什么优缺点?
● 我对问题学生的处理和某人有什么不同?
● 我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方面与同事有什么不同?
● 我和学生/家长交流的方式与别人有什么差异?各有什么利弊?
(三)自我批判型
★ 自我批判是立足于经验之上的或者说超越经验的理性加工。
★ 自我批判型反思的显著特征是挑战自我,并且对他人和权威不迷信不盲从。
★★ 需要思考的问题:
● 我知道自己的教学理念吗?在我的所有行为中,哪些行为是体现自己的教学理念的?哪些行为是违背自己的教学理念的?
● 我的课程/教学/评价观是什么?合理性的依据又是什么?
●我理想中的语文/数学/体育*...课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 在我的各种教学惯例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有待改进的?为什么?
● 我该依据什么来分析自己的教学经验?
● 我能够借助某种理论分析/解释//证明自己的某种做法吗?
● 就某个教学事件,我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是否充分?
● 我能否从自己的事件记录/他人比较的反思素材中发现对自己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有价值的问题?
★★ 以下方法有助于我们开展自我批判型反思:
● 头脑风暴。针对一个问题,和同事或者学生一起想主意,把自己所有的想法展示出来,反思其利弊。
● 画思维图。针对一个问题,自己反复思考,把想到的各种因素写在纸上,然后西出重要的因素,并用图表的形式显示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 开答辩会。模仿论文答辩或者大学生辩论会的形式,确定自己的观点并为它辩护。
● 生存警告备忘录。
三、自我反思应注意的问题
★ (一) 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学习中提升自我反思的品质
第二、在坚持中提升自我反思的品质
第三、在反思材料的整理中提升自我反思的品质。
(二) 学校应提供的支持
● 首先,给教师提供反思的时间和空间。
● 其次,要提供教师自我反思的平台。
● 最后,培育自我反思的学校文化。
第二节 同伴互助
一、同伴互导及其意义
★ 同伴互导,在英语中是peer coaching,peer 是指同等的人,coaching是指集指导与受指导于一身。
☛ 内涵:“具有相当身份如职称、教龄、学科、地位的教师结成伙伴关系,在一起工作,通过共同阅读与讨论、示范教学、课例研究,特别是有系统的课堂观察与反馈等方式,学习并彼此分享心得知识,改革教学策略,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二、基于同伴互导的教学研究
(一)目标发散型
★ 目标发散型是指同伴合作各方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只是就即时的问题开展相互研讨并获得问题的完全或部分解决。
★★ 需要思考的问题:
● 面对那位学生的不完全国答我该如何追问?
● 我的情境创设为何引不起学因生的学习动机?
● 如何设计这节课的板书以便于学生形成大观念?
● 如何给全班同学分类别地写作业评语?
● 如何指导学生读教材中的图形?
● 如何按教学环节分配这“节课的时间?
★★ 这些问题看起来都比较“小”。事实上,教育情境是如此的复杂,每个简短的问题如果深挖下去,也可以成为需要长时间、许多人才能完成的大问题。但如果我们从教师的日常工作出发,这些都有一次性解决的可能,而这也正好吻合目标游移、话题不断的目标分散型的合作研究。
(二)目标聚焦型
★ 目标聚焦型是指经过合作各方的充分协商,在一定的合作期限内,围绕一个明确的研究主题,有计划地开展合作研究的同伴互导类型。
★★ 需要思考的问题:
● 如何规范地分解课程标准以便叙写学习目标?
● 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景的突发事件?
● 如何基于课程标标准开展命题研究?
● 如何以问题驱动教学?
● 如何获取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信息?
● 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 这些问题看起来都比较“大”,显然不适合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方式解决,它需要合作者制订一份比较详细的研究计划,制定个切实可行的研究路径,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三)目标多重型
★ 目标多重型是指合作各方在合作期内,围绕个较大的 主题持续地开展研究地解决具体的问题。
★★ 需要思考的问题:
● 撰写《课程纲要》
● 合作备课
● 课堂观察
● 协同教学
● 复杂课件制作
● 学科网建设课题研究
● 开发校本课程
● 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
● 课程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一致性研究
★ 这些活动对教师个体而言,都是很“大”的一些活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较大主题”。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可能涉及到一项专业活动的方方面面。所以,每项活动都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研究目标,而这些研究目标又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地联系为一个整体,这正好为同伴的分工合作提供了基础。
三、同伴互导应注意的问题
(一)合作成员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积极参与合作。第二,要心态平和,坦诚相待。第三,要学会如何合作。第四,要积极行动,共同担当。
(二)合作体的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合作体应出于参与者的自觉自愿。第二,合作体要有适切的研究主题。 第三,合作体要有一定的组织架构。 第四,合作要有一一定的规则。 第五,合作体要做好文档工作。
(三)学校应提供的支持
第一,学校要提供制度上的支持。第二,学校要提供服务上的保障。
第三节 专家引领
一 专家引领及其意义
● 首先,有助于教师解决眼前所面对的实践问题。
● 其次,有助于教师开展对反的、有效的教学研究。
● 最后,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概念化加工。
二、基于专家引领的教学研究
(一)构件需求型
★ 构件是个比喻的说法,指具体的技术、局部的问题,犹如造房子所需的转、钢筋、水泥。同时,也是相对的概念,性对与更大的领域而言。
★★ 需要思考的问题:
● 在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中.如何把课程标准转换成学习目标?
● 在撰写教案时,如何叙写学习目标?
● 如何在语文课上有效展示PPT?
● 如何在美术课中组织小组讨论?
● 如何设计数学课的课后作业?
●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指导学生分工?.
● 在小组分工后,如何进行个人问责?
● 在写作专业论文时,如何规范地注释?
(二)支架需求型
★ 何谓支架需求?以造房子比喻来说明,造房子用的脚手架就是支架。教师自己解决问题就是支架。
★★ 需要思考的问题:
● 如何设计教学环节?
●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 如何将教学问题转化为课题?
● 如何分析整理研究中收集的资料?
● 如何构建孝
● 教学论文的结构?
● 如何将自身的优秀经验概念化?
(三)心智模式型
★ 仍以造房子来比喻,如果说构件知识造房子的原材料,支架知识根据搭建好的脚手架,那么为什么这样搭建脚手架?脚手架半身有问题怎么办?是否可以搭建更合理的脚手架?这样思考的过程就涉及到心智模式问题。
★ 心智模式问题是指人们的思想方法、思维习惯、思维风格和心理素质。
★★ 需要思考的问题:
● 如何基于某种视角分解课堂教与学?
● 如何思考教材/讲授/的利与弊?
● 如何从基于教材的教学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 如何才能实现“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
● 如何从“对话"的角度来总结我的教学经验验?
● 如何批判自己的教学观以求嬗变?
● 如何确定一个核心理念来做好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
★★ “庖丁”分解课堂
(1)依据新课程理念,切分为师生关系、教学互动、主动探究、预设生成、回归生活、合作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多元评价等八个维度;
(2) 依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客体的互动关系,切分为教师、学生、教学信息、教学媒体等四个维度;
(3) 依据课堂教学的传统执行流程,切分为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七个维度;
(4)以教学的基本范畴,切分为教学结构与教学组织、教学理念与教字来动态教学等五个素、教学设计与教学操作、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静态教学与动维度。
三、专家引领应注意的问题
★ 教师如何利用专家资源:
第一、要平等对话。第二、要明细问题。第三、要提供足够的信息。第四、要学会判断。
★ 专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平和真诚。第二、要基于证据。第三、要关注需求。第四、要学会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