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一个曾经没有生活目标、没有生活动力、没有生活热情、摈弃了梦想也被梦想远离了多年的人,我深深知道那种活着如行尸走肉般对生活的茫然和淡漠。
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没有兴致,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从没想过要把一件事做到更好。
没有主见,做什么事都犹犹豫豫,不知如何开始;没有自我,很容易受到坏习惯的影响,不珍惜健康和时间;心理承受力极差,一个下雨天就能让我心情压抑起不来床。
我就如今天晨读分享里那个消极的人,嘴边时常挂着这句话:“我就是这么一个人……”、“要是……就好了……”。
我很容易纠结于周围人的眼光和议论,外界的干扰和天气的好坏对我心情的影响时刻困扰着我。
加入小灶群后,这些现象都有所好转。因为每天有学习的任务和小伙伴们带给我积极的影响,使我再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在意那些对我的学习和生活没什么意义的鸡毛蒜皮的小事。
今天的晨读分享了三个高效能人士的思维习惯,专门针对那些如我一样,下个雨就提不起精神起床的消极人员,引导我们如何摆脱消极情绪,学习做一个高效能人士。
①积极主动
消极的人没有生活目标,缺乏动力,生活浑浑噩噩,犹如大海漂舟;自卑懦弱,不敢信任本身的能力,不肯相信自己的潜能。所以总是被动等待命运降临,在意识和行为上根本无法做到先发制人,无法去改变环境,只把目光聚集在他关切的范围上,反而让自己时刻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自己对环境影响的范围不断缩小,自信心不断减弱,消极被动情绪愈发强烈,形成恶性循环。
高效能人士因为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在行动的时候把目光聚集在目标范围上,着力应对要解决的问题,使他可以影响的范围不断扩大,甚至超过了他关切的范围。
积极主动(高效能人士)与消极被动(普通人)的区别就是,前者的个人影响范围大于关切范围;后者的个人影响范围小于关切范围。
②以终为始
一个人有了生活目标,不但要善始善终,保证目标实现,更要以终为始,提升目标实现的效果。
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名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是以终为始的典范。作者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去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该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而生活中的大多数普通人,只会在亲人离世、身患重病、意外打击等突发事件的刺激下,才会去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调整和重建自己的生活目标。
③要事第一
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担当各种角色和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义务。比如,在家里担当女儿或者妈妈的角色;在单位担当领导或者被领导的岗位。
我们在履行这些职责和义务的时候,要分清主次,分析事情轻重缓急,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重要的事对我们个人而言最有价值,紧急的事要视情况而定。在家庭和工作当中要注意平衡协作的信任和适当放权的艺术。
比如,晚上孩子突然肚子痛,脸色苍白很难受的样子。正要送孩子去医院检查,而此时单位领导一个电话,上级突击来检查工作,需要立马去单位加班。
此时,作为孩子的母亲,你肯定知道这个时候陪在孩子身边是多么的重要。但是作为单位里的中层管理岗位人员,上级来检查,有些资料你必须去提供。
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你可以先向领导说明孩子的事情,然后向领导申请,你暂时先派一个能力较强助手去单位先行了解情况。你在医院等孩子的检查结果出来之后,如无大碍,就让孩子的爸爸陪孩子,你会马上赶到单位。
在孩子生病的时候要去单位加班,也要跟孩子的爸爸先商量好,希望他能理解支持你的工作。给助手打电话的时候也要注意说话的语气,给他充分的信任,让他乐于协助你的工作。
总结一下。高效能人士的思维习惯,是对自己的行动有明确的认知和分辨。他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事情来了,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好。
生活的目标、态度和方法 ,缺一不可。明确了这三点之后,你会觉得一早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看窗外下雨,是在浪费生命——赖床,是一种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