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两周没更新,心情乱入麻,急需整理。
打开Word,看着一堆文字。上周、上上周甚至更早前积攒的文章,安安静静地躺在空白处。
52页的内容,懒得用鼠标滑动,直接一键拖到了最底部。
之前,我习惯每写一篇文章建立一个文档,久而久之,桌面就被覆盖,放眼望去,一堆“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各自占着自己的图标,连一个名字都没有,实在混沌。
瞥一眼,懒得整理,继续新建一个,打开,又是崭新的一页,心想:
“反正也不是一天两天就乱成这样的,慢慢整理吧!”
“今天得闲,不如多刷会微博,明天再做吧!”
“各人习惯不同,这样乱糟糟的桌面有助于我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
......
如此反复,直到不得不整理。
我是一个“舍不得”的人,不管有用没用,总喜欢放着,万一哪天急用呢!然而,事实证明,有用也不会用。
一个个删除掉之后,桌面恢复了以往的干净清爽,心中不免俗套的感叹,今天又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后来,我终于不再任由自己糟蹋桌面,从过往的无止尽“新建”到现在的重复“叠加”。
不删不减,打开昨日的文档,继续今天的日常。桌面永远只有一个文档,打开却是包罗万象。
有第三人称的叙事描写,有扮萌装傻的产品自述,还有站在道德制高点挥斥方遒的“小人”模样......一切都不妨碍我进行下一篇的“胡诌乱侃”。
回过头想想,我只是从杂乱无章的堆积,换成了井然有序的累加。
旧物,依然在。
不擅长“整理,归纳”,却沾沾自喜于偷换概念的“捷径”,只不过是自欺欺人式的“绕弯路”。
害怕“一键清空”的孤立无援感,便成日依靠在自我安慰的旧念里,只要这天不塌地不陷,便可悻悻挨过冬雪夏署。
实在可怕。
家里的桌子柜子里塞满了东西,放不下的、新添置的就统统找个空余之地搁置起来,日子一长,“空余之地”也变成了“储物空间”,家中再无可见缝插针之地。
无奈,起身整理。
依依不舍的扔掉十分之一的旧物,总算腾出一片“蜗居”,暗自发誓,绝不再纵容懒散毛病,定要还自己一片青山绿水、闲然自得的雅居。
心中秉有信念,自不怕它千锤百炼,任由此地旧物换新物,我仍岿然不动,十分钟之内一定恢复如初,整洁明亮。
虽说生活不怕岁月腐蚀,可我的耐力也终没有敌过新物侵袭。
时间一长,爱咋咋,什么都不如当下自在。
家中又回到了狼藉模样,不禁摇头,我就是这般了,怕是神仙也难救。
待哪日得空,再来与此纷扰再战几回吧。
纵使再自我谅解,也需一些心理暗示来救赎。
不断刺激自己“朋友家的利落整洁”模样,手中机械式的翻阅“布置家的那些小技巧”,以此达到催眠疗效,好似眼前这些繁乱都不复存在。
然而,是梦终会醒。
无论再怎么整理,都是原地踏步式的堆积,看似恢复利落的背后,还是一团乱麻。
学会扔掉,要比整理,更有效。
对于定时扔掉旧物,勤快的双手只是表象,骨子里的主动意识和不断梳理排解的自我调节功能才是本质。
如果,还没有能力调节自己的精神,无论年龄多大,都是一个需要被人监管的“巨婴”。
感情亦是如此,在此就不多加赘述了。
待到我心通透明亮之时,另追一文慰己。
那些该扔掉的旧物,就不要在赋予它什么遐想了,果断扔掉,你才会遇到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