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什么用?这是老生常谈,却可以常谈常新。四十多年前,我在村里读小学,一个班一年级时有四五十个同学,以后班里的人数逐年递减,到五年级小学毕业时,班里只剩下十几个人了。且只有两个人升入镇上的重点初中,五个人升入几个村联办的普通初中,其余的同学逐年流入社会。初中升高中也一样。一个村里,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毕业,同龄人中只有一两个了。
这就是我读书的一段经历。我的中途辍学的同龄人都去哪儿了呢?有回家放羊拾柴火的,有出去当学徒的——学电焊、学无线电修理、学木匠、学泥瓦匠、学美容美发,还有学做生意的,不一而足。几十年后回看,这些人中有的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大多数人则生活殷实,超过小康;还有些人生活拮据,小康不及。通过读书走出农门如我,也不过还在社会底层徘徊。由此观之,读书的多寡,并不最终决定生活的层次。
简言之,读书能当馍馍吃吗?不能。读书能挣钱吗?不能。读书能改变命运吗?一般不能。先前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是一句忽悠人的大话。书中有什么呀?我们读了多年的书,也没发现前人所说的一点迹象。
但是饱受不读书的苦的人,如我的父亲母亲,还是坚持让他们的孩子我们兄弟出来读书,结果我们几个没有一个人继承他们的衣钵,继续在土里刨食。在改革开放、思想搞活、经济至上的年代,在家里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形之下,我们兄弟能通过读书,过一种与父母完全不同的生活,我从心里感激父母的无偿牺牲和战略眼光。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我父母这样的做法有些类似于赌博,与他们同一辈人的生活相比,我的父母全面落后,他们也没有因为我们读书而享一天的清福。但通过读书,他们的后代却有了不一样的生活。
我能体会到读书与不读书的不一样。读书,开阔了眼界。多经历世事可以开阔眼界,出去旅游可以开阔眼界,多与人交往也可以开阔眼界,但读书,则能把人的眼界开阔到无穷大,腿脚不能到的地方,耳目不及之处,通过读书都可以到达。可以说,读书极大地延伸了我们的生存空间,给了我们贯穿古今中外的“法力”。
读书激活了思想。前人的精神遗产主要通过书本传世。读书明理,我们读书,可以知晓千奇百怪的思想,可以懂得更多的道理,能领略不同风格的思想主张,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认知。思想可以引领行动,遇到问题,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思考。我有一个朋友曾不无感慨地说,他的大学毕业的妻子与两个没有读过几年书的嫂嫂在对待他父母的态度上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我相信读书的力量。
读书提升了审美层次。我们装修房子要选壁纸窗帘,设计师的话最好听一听,因为人家专业,因为人家见多识广,眼光不一样,也就是人家读的书多。我们读书也可以达到如此效果。读书的过程就是提升我们审美水平的过程。因为读得多了,我们的关于是非、优劣、美丑的判断,自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读书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五百年前的人的衣食住行,也可以预想多年以后人们的生活。读书的过程就是思考学习的过程。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与这个世界相处。
物欲是造成人心苦痛的祸根。丰富雅致的精神自由胜过衣轻乘肥、钟鸣鼎食的精神白痴。读书的人,因知识的无限,更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知,才会对这个世界充满敬畏,因敬畏而变得真实而可爱。读书是通往精神自由的捷径。读书最易也最难,易在人人可做,时时可做,处处可做;难在守住内心,耐住寂寞,难在板凳得坐十年冷。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有了读书的癖好,就容易活在自由的纬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