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巴金是正念疗法的发起人,他说这本书的作者贾德森·布鲁尔所做的这件事情是非常具有开创性的,是了不起的。
这本书的作者是自我控制领域的思想领袖。他原来是一个研究分子生物学的博士,而且在顶级的期刊上发表过文章。后来他进行了正念(疗法)的学习、静坐,他觉得这个东西对于人大脑的改变比分子生物学来得更直接、更快,所以他转向了这方面的研究。
-
趋利避害——人和海参的大脑竟然有相似之处?
这本书的核心议题就是在探讨人类究竟能不能够走出固有的海参习惯模式。
什么是正念?正念的定义是,因为有意识地关注当下而产生的非判断性觉知。
-
“主观偏差”
主观偏差就是你觉得你此刻应该吸烟,但实际上你的身体并不需要吸烟。而你觉得你应该吸烟,只是因为往常一吸烟你就得到奖励了、你就很开心、你就喷涌出大量的多巴胺。这种对于自身的错误判断叫作主观偏差,所有的成瘾性行为几乎都跟主观偏差有关系。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进入这个成瘾的世界——六种上瘾,作者一共总结了六种不同类型的上瘾。
第一种叫直接上瘾。
第二种叫技术上瘾。
第三种上瘾更有意思,叫作对自己上瘾。
第四种上瘾叫分心上瘾。
第五个叫作思考上瘾,就是我们的念头停不下来。
最后一个上瘾的门类,叫作对爱上瘾。对爱上瘾是什么呢?就是一轮接一轮的兴奋和期待。
当你为了自我不断地去寻找爱,你就是一种爱上瘾的状态。处于爱上瘾的状态时,这个人的后扣带皮层是活跃的,他是习惯性地在追逐,习惯性地在满足自己的多巴胺。但实际上,如果你能够让后扣带皮层没有那么兴奋,你就可以把慈悲的态度给到更多的人。
“有趣的是,我们的研究发现,在慈悲冥想实践中,先前在浪漫爱情中活跃的大脑奖励通路非常安静。或许,这是不执着的爱的独特神经标志?”当你不像一个所谓的俗人一样不断地追逐那种独占性的、强迫性的、只属于自己的那种爱的感受的时候,你没有那么多爱欲的烦恼,你的大脑里边的后扣带皮层没有那么活跃了。你通过静坐、保持正念(疗法),减少了自私、自我,你的爱能够给到更多的人,你对其他人更平和了,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转化。以上就是作者总结的六大类成瘾状况。
那怎么办呢?接下来我们说第一个,要学会全神贯注。怎么能够学会全神贯注?作者在刚开始接触静坐的时候,说这玩意儿太难了。有一次,他在一个寺庙里边跟着别人打坐,打坐到最后抱着师傅痛哭,他说自己实在受不了这种闭关、冥想,实在太难了。但是当他真的坐出一点味道以后,他慢慢地就养成这样的习惯。
我们过去的这种生活方式,是长期在错误的方向寻找幸福。这里边有一句佛陀的开示,佛陀说:“众生眼里是福,尊者论为受苦。众生眼里是苦,尊者视为幸福。”作者说:“我如同醍醐灌顶。这些见解很重要。为什么呢?因为在个人的经历当中,我一次次地见到这一循环:错把诱发压力的行为看成是能带给我(某种)幸福的东西,不停地重复。无论如何都要重复它们。”
感官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灼烧,老子在《道德经》里边也讲过“五色令人目盲”“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如果我们一天到晚都在追求外部的物质的满足、感官的刺激,想要什么就必须得到什么,那结果就是需要得到更多,因为我们很容易产生一种叫作虚假认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