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课堂。过去我们总是看教师讲解的精彩度,老师讲解得精彩就是好课,而今天我们应该看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深度参与的课才是好课;过去我们总是强调教学环节的完备性,环节完备就是好课,而今天我们更应该考虑教学结构的合理性,结构合理才是好课;过去我们总是看课堂教学的活跃度,以为活跃的课堂就是好课,而今天我们更应该看每个学生是否真正进入学习状态,进入状态才是好课。
智慧课堂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标准:思维层次更高,开放程度更广,文化意味更浓。
(一)思维层次更高。
杜威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唯一直接的途径,就是把学生置于必须思考、促进思考和考验思考的情境之中。”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创设思维情境,促使学生走进课堂积极思考。杜威还说过:“困惑是思考的不可或缺的刺激。”学生所思考的问题是有价值的问题,也是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没有难度的问题,就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思维自由。美国学者奥斯伯恩在《科学》杂志上提到:“科学家的特质之一即具有批判性和理性质疑精神,学生缺少发展科学辩论能力的机会,是现代教育的最大弱点。”尤其是中国教育。
爱因斯坦说:“科学就是反反复复的批判。”
大凡技能性的东西可以速成,但批判性的思维需要日积月累,从小抓起。课堂的本质就是老师与学生当下的即时性对话交流,通过对话交流碰撞产生的观点,这才是课堂成功的标志。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就没有个性,而我们现在的教学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交给学生一个套路、模板、标准答案。结果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我们评价学生主要看对知识的掌握;而美国考试评价的标准是看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我们学生差就差在思维能力。
(二)开放程度
课堂也有格局,格局要大,层次才高,格局狭小,层次局促。要促使课堂根本改变,还需要打开课堂,不要没完没了盯着小打小闹的细枝末节,而是开放课堂,让学生视野、心胸也为之开阔。
什么是智慧的课堂?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新的问题离开课堂,这就是智慧的课堂。做到这一步的关键就是老师的开放,心态开放,思维开放,课堂才会开放。 学生们不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教材答案,让他们学会比较、学会鉴别、学会探究学会批判。长此以往,学生的视野就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就灵活了,他们不但会理解分析,还会批判运用,这不就是所谓的核心素养吗?
课堂打开之后,还需要聚焦,这是一个技术问题,需要老师引导。
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出现以下情况将导致讨论低效、无效:或者课堂情境中所显示的矛盾不够尖锐,或者讨论的话题两难情境不够明显时。
开放之后要聚焦。聚焦在具体问题上,并且形成观点交锋式组合,于是学生之间就可以展开对话辩论,思维冲撞不可避免地产生,这场课的效率大大提高。苏格拉底说:“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而课堂内的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关键还在于教师的把握,在于课教师课堂上的适时调控。
教师思维的解放、视野的开阔才有课堂的打开。
教师以开阔的胸襟打开了课堂,从而打开了学生的视野。
课堂必须“打开”,这样学生才有智慧的头脑、开放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