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晨读分享的书叫《谈钱不伤感情——影响夫妻关系的5种金钱人格》,作者是美国著名的“金钱伉俪”——帕尔默夫妇。他们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教夫妻间如何谈钱不伤感情,并且让夫妻关系在“钱”上更亲密。
001 金钱人格
一般人认为,夫妻间的金钱问题无非是穷或者一方小气,或者是一方挥霍无度。然而,作者认为,导致金钱问题的原因,既不是穷也不是小气或挥霍,而是金钱人格。所谓金钱人格,是我们思考和处理金钱的方式,是我们性格的一部分。常见的金钱人格有省钱王,消费狂,冒险家,求稳者和随性者这五种。
作者在实践中发现,90%的夫妻存在相反吸引力的金钱人格。比如我是典型的求稳者,虽然看着银行账户上存的钱越来越多,可是我有时候特别羡慕那些花钱随性者。所以最后我找了一个花钱比我随性一些的老公。一个表嫂是典型的省钱王,表哥则是彻头彻尾的消费狂。
然而,还是我们 too young too simple了。因为婚后,当夫妻做出了许多与金钱有关的决定后,猛然发现:当初吸引自己的优点往往已经变成了引发冲突的源头,所以争吵在所难免。
婚后一段时间,我发现,虽然欣赏老公的花钱随性方式,但是偶尔还是会因为他的某些花钱决定而跟他争吵,因为我提出异议后,他置若罔闻且坚持己见。
一女性友人,曾经向我抱怨,婚前明明跟她老公谈好的,婚后银行卡全部交给自己保管。可是婚后,她老公又拒绝把银行卡交给她了,原因是自己妈不同意。
表嫂的亲妈在帮省钱王女儿看孩子期间,发展到只愿意向女婿要买菜钱。假如女婿出差了,她会精打细算着买菜,怎么着也要等到女婿回来。
婚前的优点变成婚后的缺点,给幸福的婚姻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可怎么办呢?
002 和盘托出
作者认为,和盘托出是夫妻间正确谈论金钱的方式。他主张,婚姻中不但要谈钱,还要毫无保留地把对夫妻间金钱关系的担忧、恐惧和希望全都说出来,而且在谈论的时候忌互相指责,尽量围绕那些让自己不舒服的感受。
婚后我当了八年全职太太,最初我老公每次取钱的时候一定会分一半给我,并嘱咐我:没钱了就直接从他钱包里拿或者跟他说一声他去取。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我越来越不喜欢这种感觉,所以我跟他说出了我的不舒服的感受,他便要我自己去办一张本地银行卡,他直接转一笔钱到银行卡上。这样我的感觉舒服了很多。
后来跟我的几个要好的邻居朋友聊天,她们也是带娃的全职太太,聊到金钱话题时,才发现他们用的都是自己老公信用卡的副卡,而且他们都很喜欢这个方式。为她们感到高兴的同时,我也觉得这个方式不错,于是前年我也有了一张副卡,幸福指数顿时又升了一级。
不仅我会把我不舒服的感受说出来,我老公也会把他不舒服的感受说出来。比如,他觉得我花钱时太精打细算,买一个东西总要比来比去,浪费时间和精力。这话确实说出了我的痛处,我也很嫌弃我这种比来比去的性格。现在逐渐接受了老公的建议,在能力范围内,买好一点的东西。网购时,按销量排名,在前三名中选一个性价比高的。
我也把这种谈论金钱的方式教给了我儿子,我希望的是,不仅是在夫妻关系之间,还要在亲子关系之间做到谈钱不伤感情。
003 重拾梦想
当夫妻俩把对金钱的感受和盘托出后,作者建议,夫妻俩最好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点,约定好在固定的时间当面沟通,花45分钟把涉及金钱关系的问题讲清楚,然后一起畅想未来。帕尔默夫妇还贴心地给出了重拾梦想的三部曲:
1)前15分钟,评价你们目前的财务状况;
2)中间15分钟,交流你们在金钱关系中需要得到什么;
3)最后15分钟,共同制订实现梦想的计划。
在和盘说出我们各自的感受后,我和老公都各自尊重对方的感受,为钱争吵的次数少了很多。我非常感激老公的付出,他也感激我的付出。我特别不喜欢听到“为家庭牺牲事业” 或者“为了事业牺牲家庭”之类的说辞,因为一说到牺牲,一定是自己心不甘情不愿。试问:一个心不甘情不愿地长期担任某一个身份的人,如何能得到幸福呢?
然而,虽然我们经常会把不好的感受说出来,减少了很多争吵,但是我有时候还是会觉得未来有点迷茫,有种隐隐的担忧。因为我老公的梦想比我的梦想大很多,我曾经的梦想是只求小康安稳,家庭幸福,而他要的远在小康之上。我们都知道对方对金钱的需求点。大概的财务状况我老公会跟我说一下,家里的大部分钱他都用去投资了,保证家庭日常支出的钱暂由我管。
这个重拾梦想的方案让我意识到我的迷茫该何去何从,准备分享给他,然后一起约定一个时间点,畅谈45分钟。我想,45分钟之后,我们的内心一定是光芒闪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