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一)
历史上每一个伟大的权威时刻都是热情的胜利。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精深练习已经为大家指明了前进道路的方向,于是,笔者的问题接踵而至:我们有力量坚持这种练习么?又或者,我们如何开始呢?本书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激情。关于你想成为谁,你会成为谁。这种爱,这种激情,就是发展才能的燃料。
看看那些“冒牌哈佛”中走出来的人才,我们是否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呢。1998年的高尔夫赛场上,韩国女将朴世莉夺得金牌,此后的韩国女运动员开始称霸高尔夫球坛。同年,在网球场上,俄罗斯网球女选手库尔尼科娃也带领着俄罗斯女运动员开始包揽各大网球赛事的奖杯。这种人才“井喷”的反常现象背后,却可以清楚地解释激情的来源:“你也能做到。”
这种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心理暗示真的有用么?于是一位科学家做了一项有关于孩子学习小提琴的研究,在对随机挑选的157名孩子进行为期9个月的小提琴培训之前,每个孩子都被问及他们觉得自己能学习小提琴多久。
科学家们将孩子们给出的答案分为短期承诺、中期承诺、长期承诺,接着就开始正常的训练了。而培训的结果让人们大吃一惊,同样的练习时间,给出长期承诺的孩子比给出短期承诺的孩子表现得更优秀。笔者惊讶,从凡人到天才,只是一个信号、一个小小念头的不同。
信号(二)
激情会被点燃。无论是韩国女高尔夫球运动员,俄罗斯女网球运动员,还是学习小提琴的孩子,他们之所以能接二连三地获得成功,都是被一个看似遥远、却触手可及的目标驱使着练习。他们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认为超级有意义的事情。这种信号便叫做未来的归属感。
如果把作者之前提到的例子再拿出来看,我们会发现,进行精深练习的场所往往都是在简陋的、破败不堪的地方,而豪华的的地方往往都不是人才温床。除了物理环境外,不如人意生活环境,比如父母早期离世,也提供了另一种人才的温床。拿破仑、牛顿、但丁、马克吐温等等,许多为我们所熟知的名人都来自单亲家庭,甚至是孤儿。当失去父母、失去安全感之时,他们便要开始寻求自己内心的依托,有了这样的信号,激情也容易被点燃。在笔者看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激情有时也会被意外的好运,或者追逐的脚步,或者其他奇怪的理由点燃,这些我们都无法预知,但无论是哪种方式,它们都是天才引线的点火石。
疯狂的海岛(一)
让我们跟随着本书作者来到平静祥和的库拉索岛,那里因1996年的一次成功的棒球挥棒而开始躁动。在那年10月的棒球锦标赛上,安德鲁·琼斯作为一个才进联盟2个月的新手,面对洋基队的头号投手成功地打出了一记本垒打,震惊了全场;而紧接着,他又打出了一次本垒打,把广播播报员都吓得气喘了。
我们把镜头切回库拉索岛的小联盟里,几周后,400个孩子报名了这里的棒球联盟训练,因为他们都被联盟赛上那漂亮的挥棒点燃。五年以后,这个联盟带着一半的新人,以平均身高比其他棒球手矮10多公分的队员,征战了一个又一个的巨人,并一次次挺近了决赛。
我们好奇,保持这份激情持续不灭的原因是什么呢?弗兰克·库列尔,他是这个海岛上小联盟的创始人,所有孩子都是他一手带大的,他鼓励孩子们努力练习、参加比赛、获得成功,最终被球探发现,成名。他为这个小联盟创造了一个窗口,让孩子们一睁眼就可以看到成功的路;并且让每一个孩子都知道,来到这里,只要沿着台阶一步步向上走,便可以像当年安德鲁一样成为一个优秀的球星。
笔者认为库拉索岛的胜利与之前提到的韩国和俄罗斯女将的例子一样,孩子们的激情被安德鲁点燃,而更为重要的是被他们的导师——弗兰克持续地激励着。
疯狂的海岛(二)
弗兰克的话语是激励孩子们前进的号角,但是笔者还是要提醒大家谨慎使用语言激励法。本书作者认为,语言对于保持激情格外重要,并列举了卡罗尔·德维克的实验来验证这一点。他把400名5年级的学生分成了两组,在一次简单的测试之后,给予一组学生的评语是:“你肯定很聪明”,而给予另一组学生的评语是:“你肯定很努力”。
然后孩子们接受了第二次测试。但这次,他们可以自己挑选较难或者较容易的试题,结果是,努力组的学生百分之九十选择了难的试题,而聪明组只有少数选择了较难的。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三次的测试都增加了难度,所有的孩子们都失败了,但是结束以后,努力组的学生积极地寻求解决难题的答案,而聪明组却表现出讨厌这样的题目。
最后一轮的实验是,让孩子们重新做和第一次实验难度相同的测试,结果是,努力组的成绩提高了百分之三十,而聪明组却降低了百分之二十。
实验结果告诉笔者,给予肯定的赞美确实对保持努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要有技巧地赞美。精深练习需要的是一步一步踏实地成长,所以语言作为激情的打火石,要给出踏实合理的表扬。
注:本文内容整理自“熊猫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