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明灯(一)
教育不是在填坑,而是点燃照明之火。
——叶芝
在“信号”这一章中,我们了解到了点燃激情的开端;在“疯狂的海岛”这一章中,我们理解了可以运用语言来保持激情。
现在大家来观察一个将上述两者合二为一的例子。“KIPP”这个名字大家也许并不熟悉,但是对于美国的贫困儿童来说,却是再熟悉不过了。
“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从2008年起,每年至少让1.6万名儿童有机会步入大学的殿堂。然而在KIPP这个项目成立的初期,他们只接收到50个孩子的报名。创始人本着“拿来主义”的观点开始办学,延长学生的上课时间,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孩子们的成绩也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
就在两位创始人即将失望之时,奇迹开始降临,孩子们都开始刻苦努力奋进。最终取得了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通过国家统考这一骄人的成绩。再接再厉,1999年某些KIPP校区学生的平均成绩已经是当地的第一名。随后,人才、资金、声誉接踵而来,学校也越做越大。
笔者猜测,根据之前精深练习的理论和持续的点燃激情,他们应该既有一个明确的、可以效仿的目标供孩子们追逐,又有一套持续持续激励孩子们的有效手段。那么,他们到底是如何把孩子百分百送进大学的呢?
点燃明灯(二)
这一章节,就让笔者带大家来揭开“KIPP”的神秘面纱。自从踏进学校的第一天,孩子们就接收到了三种信号:“你属于一个团队”、“你们这个团队一起生活在一个奇怪危险的新世界里”、“这个新世界就像一座高山,在山顶等待你们的是大学”。这些信号告诉学生们,你一定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和大家一起成功。
而在笔者看来,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KIPP”的每个学生不光受到学业上的指导,还会受到礼仪习惯和日常行为上的引导。即使是学生上课翻了个白眼,或是一位同学嘲笑另一位同学,老师们都会选择停课和大家一起讨论这种行为的弊端。
这个项目的老师非常注重细节,即使是如何使用厕纸、压几次肥皂液,他们都会仔细地教你。在“KIPP”的每个人都会相信,只要有良好的品行和刻苦的学习,他们都会进入大学,并且走上成功的道路。他们还会一起去参观各所著名的大学,然后时不时地想象未来大学的样子,从而建立对大学的直观概念,以此达到持续激励的效果。
当孩子们一遍一遍训练行为、努力学习的时候,他们脑海里的技能回路会一遍一遍地被使用,髓鞘质的反应速度和准确度也随之不断提升。一万小时原则,精深练习和激情点燃都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伯乐的武器(一)
不管这算什么,反正不是甄别人才。我从未想过在大街上寻找人才。从基础着手,很快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
——罗伯特·兰斯道普
这一部分笔者将带领大家体会老师的重要性。每一个好的伯乐都有他自己的招数,而接下来介绍的这位老师,却有着令笔者惊讶的武器。
当两个心理学教育家找到久富盛名的篮球教练约翰·伍顿,并研究他如何教育球员。起先,他们觉得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仅仅只是普通的练习,并且伍顿教练频率一直在高频地做示范、给建议,完全没有任何宗师的感觉,与他的名气完全不符。
但是经过之后几个月的跟踪训练,他们终于摸清门道:伍顿教练就是通过一次次的言传身教锻炼着学员们的技能回路,加厚学员们的髓鞘质,以达到精深练习的效果。同时,他的话语一直都是简短而有力的,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他的语言也给了学员们冲击,让他们投入到练习中去。
心理学家们学习了伍顿教练的方法,将其投入到阅读训练中,并加以鼓励,于是他们自己的项目也获得成功。伍顿老师教给他们的武器就是第一部分介绍的精深训练。
没错,下一节里将会介绍另一位伯乐,她的武器想必大家已经猜到。
伯乐的武器(二)
作者给我们介绍的另一位伯乐是名不见经传的小镇钢琴老师玛丽·埃伯森。她的育人秘诀和伍顿教练的有什么不同呢?
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婆婆总是充满了热情和好奇,经过她训练的孩子们都觉得她非常友善,总是传递着温暖的能量。手的姿势做好了可以获得雷鸣般的掌声;弹错的时候,玛丽会万般遗憾地说“不行啊”,然后要求再弹一次;弹对了,玛丽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课程结束之后会奖励一包巧克力,然后鞠躬。
在孩子们练琴的时候,老婆婆总是以一颗热爱的心去关怀着他们。于是老婆婆的武器是什么呢?没错,就是激情。她的关注、热情、细心,都成为了孩子们继续练习钢琴的动力,让孩子们更加热爱钢琴。
许多领域内顶尖的人才,他们的启蒙老师看似都很平凡。但是,他们教的是热爱,他们在启动热情,然后把小火花培养成熊熊之火,让学生们都能在最初的阶段更好地参与和融入他们的练习,沉迷于自己的专业。
伍顿教练加强技能回路的练习,埃博森老婆婆的感情开关,如果将二者相结合,那么正好是我们研究的精深练习的两个重要方向。
笔者认为,如果有一位伯乐能将二者兼之,将会引发奇迹的出现。笔者在这里提醒大家,大家可能很难遇到一位那么完美的伯乐,但是我们可以把许多伯乐的优点都集合起来,成就更好的自己。
注:本文内容整理自“熊猫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