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之工匠精神,就是花一辈子的时间,将一件事做到尽善尽美。
衢州莹白瓷 | 汉族传统名瓷,产自浙江衢州。薄如锦,洁如玉,滑如脂,明如莹,是中国四大白瓷系列之一。它以瓷质细腻,釉面柔和,透亮皎洁,似象牙又似羊脂白玉而名闻遐迩,被誉为瓷中珍品。1981年和1982年分别获得国家轻工业部和文化部“重大科技成果奖”,1988年荣获轻工业部“优秀出口产品铜牌奖”。
▷ 怪胎,是世人对艺术家的一种偏见。
虽说与人打交道也是一种艺术,但当人处于一心一意工作的状态中时,就不可能花太多时间精力去研究如何与人打交道。久而久之,就难免给人留下“怪”的印象。
徐文奎说自己“擅长对付物”,“对活着的人就没办法,人千变万化的。”可能一言不合对方就生气了,“但泥巴它不会生气的。”“我不高兴的时候一脚踩下去它又不会生我的气,又不会跟我打架,又不会骂我,是不是?那人就不行了。”
▷ 他说,人不是为别人而活的,人家不评价你也要活着。
“我不太喜欢群居,我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的。不打扑克不搓麻将不去唱歌。除了钓钓鱼,钓鱼是一个人的事情。”
在别人眼里,徐文奎是一个颇有性格的怪人,清高。对于这个评价,徐文奎不置可否。 他有自己的处事原则,为自己而活。至于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
让我们将时间倒带回上个世纪的70年代。
1971年,徐文奎16岁,初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当地的国有企业当学徒做瓷器。一般学徒要做三年,但徐文奎上手很快,进厂两个月后就已经能够独立操作了。
五年后厂里成立了新产品研发组,领导觉得依照徐文奎好动的性子,搞新东西可能比较容易上手,就把他给调了进去。他还是厂里第一个送出去参加艺术培训的人,在各个艺术院校辗转学习。79年的时候,莹白瓷的研制正式开始。
莹白瓷的前身可上溯至唐朝末年的汝浊瓷,汝浊瓷是一种介于青瓷和白瓷之间不透明瓷器,后一路演变成为莹白瓷。
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色如象牙,耐看不刺眼;透明度好于一般瓷器;瓷骨完整,有极高的热稳定性。但要烧制出这样的莹白瓷,工艺难度却非比寻常。人们前仆后继地尝试,却无一不以失败告终。
▷ 光鲜背后不为人知的心酸,向谁诉?
两年后,在浙江省第一届科技大会上,当“科技成果奖”花落莹白瓷时,震惊了所有人。此后更是陆续获得国家轻工业部和文化部“重大科技成果奖”。
莹白瓷的荣誉来得艰难却异常耀眼。但随后的发展却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般平稳顺遂。由于其烧制难度极高,工厂在工艺问题并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又急于投产,导致成品率一直低迷不前。迫于无奈,85年最终只得以停产而告终。
在进厂20年后,徐文奎走出国企下海经商,他卖过昂贵的门,也卖过便宜的豆腐脑,还开过热热闹闹的大排档。兜兜转转近10年,他觉得好像总有些不对味,这些好像不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像是迫于生计的无奈之举。
他想起停产了好多年的莹白瓷,这个被搁置了很久的研制成果,如今依然沉睡着,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次苏醒,惊艳世人。如果他不来做这个唤醒之人,也许这件珍宝就会一直这样沉睡下去,成为风化在历史里的传说之物。
“其实一辈子活下来能够干成功一件事情,干好一件事情那这个人就已经算很成功了。不管怎么样,自己做了半辈子的瓷器,莹白瓷又是从自己手上开始搞试验到最后成功,感情总归是不同于旁人的。”
在46岁那年,他重新捡起了这件心血之物,和妻子一起借钱租厂房、进设备、搞配方试验、建炉子、拉坯、修坯、雕刻、烧制,连着睡了三年地板……他想起20多年前,自己曾经有18天时间,每天只睡两个多小时,不管不顾地窝在实验室里试配方……
徐文奎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别人口中的大师,他也不在意别人怎么谈论他的夸张形象。衢州人有一句话叫“楼板上面铺草鞋”,很土也很形象,意思是艺术家和农民其实并无区别。
所谓“曲不离口,艺不离手”,工匠可以当一辈子,当官可当不了一辈子。做人和做产品,是一样的。只要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便再苦,也是甜的。
他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至于别人如何评说,那是别人的事了。